这些上海人,侬认得伐?

10.03.2016  11:46

阿拉小辰光欢喜同学之间取绰号,而且往往是取自伊额名字,比如姓谭的,曾经被取绰号、“痰盂”——所以呢,因为方言谐音的缘故,家长们取名字一直很小心。


姓严的不要叫“”了;姓毕的,最好远离“”字;除了谭宇、还有马彤、夏卓佩,看看都是好名字,就是无法开口叫上一声。 



今朝阿拉要介绍几位上海人给大家认识,他们的名号也都是尊称,但是,阿拉上海人不会随随便便地叫出来。


他们是谁呢?


王伯伯


上海人有句话:“托人托了王伯伯”,比喻啥呢?文绉绉点说,就是“所托非人”。上海人叫侬一声“王伯伯”,是在骂你不会办事,牛皮吹得老大,实际责任一点也不承担。



个么,“王伯伯”究竟有没有这个人呢?迭额“王伯伯”,城隍老爷的办事鬼是也!


估计现在小年轻不知道了,城隍老爷实际上就是综合管理阴阳两界的“地方官”。是官三分威,他的庙也跟一般的县衙门一样,配有处理各种事务的“司爷”。



相传苏州府城隍庙的的规模很宏伟,正殿上塑着威严的城隍老爷,在他的旁边有一阴世的差官就叫“王伯伯”。他是城隍的差使,负责传递文件,经常往来于阴世和阳世之间。


于是人们以为,只要托“王伯伯”,就能将阳世的信息带到阴世的亲人手里。但是,如果写了条子,花了铜钿,供了酒肉,最后还是一事无成,个么,就是“托人托了王伯伯”了。


▶  电视里的“王伯伯

要问过去几年,上海滩最有名额“王伯伯”是谁?经常看电视的朋友们一定会脱口而出:“老娘舅”里的居民小组长!



出演这个角色的,就是姚、周两位滑稽大师麾下的“双子辈”之一——王双柏老师(1930-2015)。虽然“王伯伯”是靠不住的意思,但是,王双柏老师演的居民小组长,憨厚热情、风趣幽默,让人印象深刻。



唐娘娘


伯伯,不好姓王;娘娘,不好姓唐”。这句老古话,又是什么道理呢?


现在的上海闲话里,“娘娘”就是姑姑,爸爸的姐妹,无论婚否。不过,据说老底子“娘娘”专指有夫之妇。


”、“”同音。“娘娘”还要“”,就要闯穷祸了!为啥?上海闲话里的“”,是堂子的“”,窑堂的“”,过去上海人口中的“堂客”,和妓女无异。



旧时沪上报刊文章中写到“堂客”,连量词也变,不叫一位、一个,而叫一只——“一只堂客,骚形怪状”。“”还要“娘娘”,更说明此窑姐早已不是“小先生”,而是“尖先生”,不可以漫天要价了。


幸好,相比“王伯伯”,“唐娘娘”的称呼如今已经很少听到有上海人使用了。




崇明人阿爹


最后,三位上海人当中最可怜的一位,“崇明人阿爹”。哪个崇明人的阿爹?我也不晓得,肯定不会是所有崇明人的阿爹,因为,伊是“勿懂行情、勿领市面”的代表人物!


崇明人阿爹”,怎么变成了一个俚语呢?这里面还有一个个典故。



上海开埠后,经济迅速发展。精明的崇明人也去上海做生意。一次,有个崇明人在上海办了一批货物,等运回崇明时,发现上海城里人发给他的货不但质量很差,而且根本不能用。


这个崇明人身体本来就不好,见到自己上了当,一口痰卡住喉头,闷住气管,竟一下子气极身亡。几个子女划船来到上海,寻到货主论理交涉,没想到这个老板得知老人已去世,不但不同情,反而刁难讲:“叫乃阿爹来呀”、“乃阿爹来,我赔拔伊!


其实,“崇明人阿爹”是一群长者,伊拉勤劳、质朴、憨厚、惜物。只是后来以讹传讹,成了现在吃亏、上当个代名词。



不过闲话说回来,要是做人像“崇明人阿爹”,顶多被人家叫句“戆度”、“寿头”;总好过被人讲做“王伯伯”,迭额就是人品问题了,证明侬牛皮捡大的吹、做人不上路了。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看看新闻APP,查阅看懂上海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