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30.10.2017  23:29

    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青年大学生心中生根、开花、结果,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10月27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研究研讨会在华理召开。研讨会由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主办,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来自全市30余所高校的100余位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如何有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展开了热烈研讨。

    如何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有效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当务之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教授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这句话落实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落实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落实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包括每一位思政课教师,都是非常贴切和管用的。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在理论上研究深、研究透。例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等等。

    上海大学忻平教授就“新时代”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深入阐述,指出讲百年追梦,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讲党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中心,是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基本指向。总书记十九大报告当中,至少两百多次提出“人民”这个词,它是贯穿始终的,目的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确保全体人民更加富裕。

    同济大学丁晓强教授认为,我们党是实现中国梦的组织领导核心,总书记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首先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其内容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在教学中,要牢牢把握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我校副校长胡宝国在研讨会上介绍了华理推进高校思政工作的经验。我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平台,打造集研究、协同、培养、队伍和智库五位一体的高地;另一方面,大力加强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推出由众多著名专家组队授课的“绿色中国”品牌课程,打造形势与政策课示范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有影响的成果,在上海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他指出,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思政课,一定要及时准确地将“党的好声音”转化为教学内容,以贴近学生的方式传播给大学生。

    在会议交流研讨阶段,上海高校思政课教授和青年教师还分别从“学习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思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思考”“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新时代党建的基本特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一定要学深、悟透,致力于理论研究、协同创新、学生培养、队伍建设和智库建设,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理论教育更加鲜活,不断提高思想理论课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