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山植物园开展大规模土壤改良 计划今年年底结束

26.01.2016  10:47

  在普通游客眼里,辰山植物园里的植物也许看上去都挺健康的,春天树木葱茏,鲜花盛开。可是,园方却发现,部分植物总是比正常速度长得慢。通过多年对植物长势和土壤质量的跟踪以及专业分析,园方得知,原来植物长势不佳很大程度上是土壤密实不透气、排水不畅造成的。近期,耗时一年的土壤改良工程将在春节后开工,26万多平方米的土壤将得到改良修复,让植物长得更快、更壮,营造一个更加生机盎然的植物园。

   土壤质量差,植物长得慢

  辰山植物园土壤改良工程负责人蔡云鹏介绍,开园以后,园方逐渐发现,部分植物长势不佳,不少乔木根系基本停留在种植前土球范围内,新叶新枝发生少,草坪根系停留在5-10厘米的浅表层。

  于是,园方展开了分析。“最初怀疑是养护不到位,可是最终排查下来发现不是养护的问题。”蔡云鹏介绍,在对多种可能的原因进行分析后,园方初步判断是土壤质量问题造成了植物长势不佳。

  开园以来,园方每年在园区不同地点采取土壤样本送至专业检测机构分析,并邀请专业人员对土壤进行剖面调查。地下60-100厘米土层中,发现包括砖头、石块等建筑垃圾在内的土壤入侵体很多,影响了植物根系生长与发育。此外,土壤密实,不透气、不透水,影响了植物呼吸和养分吸收。

   改良土壤,造就樱花景观道

  在此次大规模对土壤进行改良之前,园方进行了小范围试验,河津樱大道是试验对象之一。河津樱大道位于辰山植物园一号门入口附近。早春三月,河津樱就会开出烂漫的粉色樱花,在染井吉野等主要樱花品种盛开之前独领风骚。

  蔡云鹏介绍,2012年初,虽然还未进行大规模土壤质量分析,但在初步判断园内植物长势不佳与土壤质量有关的情况下,园方对河津樱大道所在绿地的土壤进行了改良,在泥土中添加砂粒和由绿化植物粉碎物加工而成的有机基质等成分,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性得到改善,微生物含量增加。随后再种植引进的80棵河津樱,结果证明,这批河津樱长势良好。

   分期进行,减少对游客影响

  “当然,此次土壤改良工程要比当初的试验复杂得多。”蔡云鹏介绍,仅就改良修复土壤而言,由于涉及不同的植物,就要配制不同的配方土,项目还要涉及植物移栽保护,排水设施铺设等,最终改善植物生长的地下环境,增强植物长势,增加园内生物的多样性。

  据悉,此次土壤改良项目总面积约26万平方米,包括南入口春景园区域、矿坑花园及北区区域、岩石药用植物园区域、展览温室周边等。为了减少对游客游园的影响,项目将分四个阶段逐步完成,计划今年年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