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辅导员培训班开班仪式举行 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室揭牌

08.11.2016  18:39

    11月4日下午,我校研究生辅导员培训班开班仪式暨首场专题报告会在和平楼第二会议室举行。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沙军,我校副校长胡宝国,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王慧锋,学工部部长岳海洋,校团委书记倪炜,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和全体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参加了开班仪式,仪式由研工部部长钱嫦萍主持。

    王慧锋详细说明了研究生辅导员配备情况、岗位设置、队伍选聘,津贴设置、人员组成等事宜。开班仪式上还进行了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室揭牌,岳海洋介绍了工作室组建的原由以及承担的五大职能。胡宝国和沙军为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室揭牌。51位兼职辅导员的加盟,宣告着一支全新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正式成立。化学学院逄索副教授作为专职辅导员代表在会上发言。她从自身的经历出发,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从事研究生思政工作的一些感想和体会。“每位导师都是兼职辅导员,每位学生都是华理永远的财富,我们无论作为导师还是辅导员都必须珍惜这份财富,用我们所有的力量呵护学生茁壮的成长成才。”材料学院博士生导师程起林教授作为兼职辅导员代表,谈了自己对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体会,在研究生的三年学习、生活阶段,要关爱学生、欣赏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才能使他们沿着正确的人生轨道健康发展。

    “研究生这个层面,有更高、更好的起点,在其做学问的同时,研究生辅导员要帮助他们更好地做事、做人。”胡宝国对全体研究生辅导员提出期望。他指出,在很多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个短板。研究生层次比较高,人员组成比较复杂,家庭、职业、婚恋规划各不相同。面对这些情况,如何取得在新形势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他围绕“认同、融合、创新”与大家分享了3点看法。第一,关于认同。如果仅将辅导员工作当成一项任务,那工作上肯定会打折扣,与学生的融合难免会有瑕疵。这就要求辅导员不仅对身份要有认同,更多的是在思想上的高度认同。第二,关于融合。他强调,辅导员要在工作上把教学科研与思政工作进行有效融合,将日常工作与培养工作、引导工作相融合。这种融合是师生关系、朋友关系、科研团队关系,在朝夕相处、科研攻关、学习探讨中的融合。第三,关于创新,他提出,要把辅导员队伍当做一个团队来培养,要成体系,有规模、有建制的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他鼓励大家把在科研上的创新点子放在研究生培养上,打造我校的研究生辅导员工作的特色和品牌,并引领本科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反哺本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开班仪式结束后,沙军为全体与会代表带来了题为“上海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内涵发展”的首场报告。

      自今年3月份开始,各学院通过招募、选聘优秀青年专任教师担任研究生兼职辅导员。目前学校共有研究生辅导员62名,其中专职辅导员11名,兼职辅导员51名。兼职辅导员中,具有博士学历的4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25人,17人为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