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提出强化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功能

27.12.2016  18:44

  上海工业区作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是落实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生力军,承担着推进上海深度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重大任务。日前,《上海市工业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正式出炉。

  “十三五”期间,上海将深入推进工业区转型升级,到2020年,上海工业区产业发展载体和创新平台功能进一步强化,基本建成产业优势明显、企业集聚辐射、创新活力迸发、特色错位竞争的产业园区体系,基本建成一批参与全球产业竞争、体现上海高端制造和精准服务水平的产业集群和品牌园区。在具体的量化指标方面,力争打造3到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先进制造基地,新增3家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增10家左右市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市累计建成10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成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园区。

  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工业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39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其中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开发区有6个,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超过2400家。空间布局上,“十二五”期间,全市确定了104个产业区块,引导工业集中集聚发展。104区块是上海工业区的核心发展空间,规划总面积约789平方公里,其中规划工业用地面积近500平方公里,已供应工业用地面积近400平方公里,尚可开发工业用地面积约80至100平方公里。在新的形势下,上海工业区将面临更为紧迫的土地、环境等生产要素瓶颈制约,经济综合成本持续上升,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比如,2015年全市单位土地工业总产值低于40亿元/平方公里的工业区有27个,规划面积占全市产业区块面积比例接近10%。

  这次发布的规划中提出,在空间布局上,一方面,锁定总量,分类指导,优化工业用地发展布局。构建“产业基地—产业城区—产业社区”+“零星工业用地”的“3+1”产业园区空间布局体系,对“3+1”产业园区规划布局范围之外的现状工业用地按现行相关政策逐步进行调整和转型。规划明确提出,要确保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到2020年全市规划工业用地总规模控制在550平方公里左右;中长期依托城市化推进区块数量和工业用地总量规模稳中有降,到2040年全市规划工业用地总规模控制在规划建设用地规模的10%至15%。

  另一方面,通过产业主导,集群引领,强化产业园区载体作用。传统制造业集群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的转变,空间布局上以产业基地为主体,重点包括汽车、钢铁、化工、船舶、机械装备以及都市工业等,其中新增化工类项目原则上向上海化工区集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支持一批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在园区内集中集聚发展。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