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星辰大海之志 走脚踏实地之路——将主题教育融入大学生双创教育
扎根大地了解党史国情,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最近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子们在 创新创业领域 掀起小高潮,他们的项目虽然还不是很成熟很完美,但处处体现着展示 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共奋进的爱国情和报国志。
薪火相传 多语种传播四史知识
眼下,上海各高校的大学生 党史学习教育 正如火如荼,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子们利用 外语优势, 向世界讲述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最近该校正在进行“上海外国语学社精神挖掘与展示传播”活动,备受校内外人士称道,负责人徐希瑶告诉记者,他们于去年暑期启动了这个项目。
“指导老师告诉我们上海外国语学社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当时对革命事业具有重要影响,为中国进步青年提供了解世界的窗口。”徐希瑶听闻之后,心想自己为什么不去探寻一下外国语学社创办的意义以及外语学习的价值,尝试寻找上海外国语学社与上外前身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俄文学校的 精神承续, 这岂不是更有利于我们 感悟红色精神、挖掘红色内核? 于是,她立刻联系同学,在法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亚萍老师和法学院辅导员韩骏老师的指导下,立刻开展行动。他们开始检索现有论文、阅读相关书籍、进行资料收集,还前往渔阳里,进行实地探访。2020年8月至2020年9月,他们制作七篇介绍渔阳里的推送,意犹未尽的他们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再度实地考察渔阳里,拍摄vlog,进行图文并茂的分享。这些活动赢得了上海外国语大学众多师生的点赞和关注,最近他们还在进行相关内容的俄语翻译。
“我们希望以创新形式 传播四史知识,推进理论学习, 以青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上外青年 知国情,学理论 ,向国际传递中国声音。”徐希瑶如此说。
深入社区 探索居民自治培育路径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外交学2019级硕士黄佳陈的选择是用青春的力量,践行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 重要理念,建设更加美好的人民城市。最近他正在研究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社区内生型居民自治培育路径初探”的课题。“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负有引导居民开展自治的重要责任。建国以后,我国形成了以‘单位制’为基础的城市管理体制,最初设立居委会是为了‘加强城市居民的组织和工作’,因此居委会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行政属性。在此背景下,居民自治主要是补充国家治理之不足,并且受到国家权力的吸纳,其独立性较弱。”黄佳陈希冀从 居委会与居民的互动关系 出发,结合实地调研梳理先进经验和做法,探究培育居民自治意识、推动 内生型居民自治 的方法和路径。为此,他和伙伴们在导师指导下已先后赴上海市黄浦区、普陀区、杨浦区、嘉定区10余个下辖街道,走访了近30个社区,50余个小区,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俞祖成为自己的爱徒点赞,指出黄佳陈和团队关注到了社区治理过程中的一些痛难点问题,鼓励他们一定要学会 关注社会现实、扎根社会需求、回应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这才是青年创业的“初心”。
拓展项目 打造体育强国
“我想打造中国人的棒球联赛,让中国更多人了解棒球,打好棒球。”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学子黄立威认为,中国是 体育大国 ,但在有些体育项目上还不是很强,他希望为此而努力。
“有一项运动,被誉为 ‘ 竞技与智慧的结合 ’ ,既强调个人智慧和才能,又必须讲究战略战术,让孩子在比赛中学习团队配合,理解团队精神;有一项运动,能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全面锻炼各项身体能力,让缺乏运动的孩子迈开步子活动起来,这就是棒球。”黄立威曾经是一位经过多年专业棒球训练的队员,一次次令人振奋雀跃的本垒打、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扑地接杀、一次次默契的夹杀配合……棒球激情曾无数次点燃他的青少年时代!但由于一些原因,他来到外国语大学求学。
为了推广棒垒球运动,他选择在校创业,建立“中国棒垒球俱乐部”,并成立公司——“巴特雷棒球学院”,开始自己体育创业梦想。在体育导师的帮助下,如今他们的教练团队已经搭建起来、场地到位,2月起开始招生。
“砰”清脆的响声未落,白色的棒球飞了出去。挥臂、击打、冲刺、上垒,跟在教练身后,小朋友有模有样地做着各种动作。
“未来我们将举办赛事,售卖周边,运营广告。”黄立威相信,链接各方资源,强强携手,他的高校棒球推广之路会越走越宽!
高校双创教育正进入新阶段
“以前盲目跟风创业、缺乏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力,所从事的领域与专业所学偏离,未能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和科技成果积累。”海星纪元魏老师如此回忆,他介绍海星纪元从2014年就开始投身创新创业孵化,在评审、辅导和孵化高校创业项目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的项目团队在开展创业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由于政府、企业、高校三者之间多年合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 细化分层、多元发展 的新阶段。比如海星纪元逐渐将业务重点调整至基于专业学习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经过五年的探索和实践,开发了 创新素养、创业基础、专创融合 等三个系列课程,同时在社会调研、科技学术、双创竞赛等实践活动中融入创新元素,把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与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第二课堂实践结合起来,目前已经在华师大、华理工、上外等近30所高校中推广实施。如今已多方培养出的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大学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