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21年:跑者的节日,城市的节日

31.10.2016  11:32

原标题:上马:跑者的节日,城市的节日

  

  完赛后跑者拿着奖牌玩起了自拍。海沙尔摄

  

  外国观众为跑者加油。

  一年一度的上海国际马拉松赛既是跑者的节日,也是上海的节日。昨天,第21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开跑,3.8万名参赛者从外滩金牛广场出发。21年来,上马的赛道在变化、参与人数在增加,台前幕后,留下那些既熟悉又新鲜的点滴。

  视障跑者赢得喝彩

  今年上马有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跑者参与,成为国际化的大派对。在这片欢乐的海洋中,有40名视障跑者和陪跑者组成的“蓝睛灵”跑团,在赛道播撒满满正能量。他们中有10名视障跑者分别参加了全程、半程、10公里和健康跑。

  21岁的王洛承今年第一次参加上马,在10公里跑的人群中,他有些特殊。作为视障选手,王洛承在3名陪跑员的带领下,完成了自己的上马首秀。赛后,王洛承激动心情溢于言表,“尽管我看不到周围的跑友,但我能感受到周围兴奋的情绪,能闻到汗水的味道,大家向着共同的目标奔跑。我身为其中的一分子,很骄傲。

  六年前,还在读初中的王洛承由于视网膜眼疾,视力逐渐衰退直到失明。他把自己关在家里,砸了包括电脑在内的所有物品,以此封闭内心。如果不是迈出跑步的那一步,王洛承不知道自己心中那个黑暗的角落何时才能被点亮。

  今年1月,王洛承通过朋友介绍加入“蓝睛灵”视障陪跑公益组织。“又能跑步了,那是很美妙的体验,一点点提速后,风从耳边吹过,心里慢慢找到自信。”一开始跑一公里都有点累,王洛承通过坚持每周的陪跑活动,逐渐能跑五公里、十公里。王洛承跑步之后,父母发现儿子明显变了,特别有精气神,也让他们更放心。王洛承的父亲表示,视障陪跑让视障者可以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儿子现在接触社会多了,性格开朗。

  跟王洛承一样,陆晨辉、毛俊敏、双胞胎兄弟殷天宝殷天佑等视障选手都奔跑在上马赛道上。沿途,他们不断得到跑友、路人的喝彩与掌声。参加全马的陆晨辉身体素质好,他以4小时20分左右完赛,他的两名陪跑员也跟着跑出了PB(个人最好成绩)。国外的马拉松赛事中,经常会出现视障选手。视障选手在奔跑中传播运动无障碍的理念,体现了上马的包容度。

  志愿者发完水后再跑半马

  早上4时起床、5时到岗,曾经参加过三次上马的石丽娜昨天起得比前几年都要早。原来,她的角色变了,今年她是3369名上马志愿者中的一员。从跑者到志愿者,并不只是起得更早这么简单,视角的转变,让她切身感受到每次上马背后凝聚着志愿者等保障团队的辛勤付出。

  在靠近常熟路地铁站的7.5公里处,到岗后的石丽娜跟80多名志愿者开始设置补水站。一字排开十几张桌子,她跟5名志愿者被分配在第一桌。本以为倒水的工作很简单,真的做起来,石丽娜才发现不轻松。“先要把矿泉水瓶都打开,平时自己喝水开一瓶不觉得,让你连续开100瓶,你知道是什么滋味吗?”不断扭开瓶盖,手疼得厉害,开了100多瓶水后,石丽娜的大拇指和食指起了水泡。

  上马7时开跑后,石丽娜也进入了“临战”状态,“第一集团的专业选手7时20分左右到的,他们没有补水。到7时30分后,10公里、半马和全马选手陆续到了7.5公里这儿,补水进入高峰。我们又是第一桌,用水最快。放纸杯、倒水,我们几个人重复循环这几个动作,头都没时间抬,一个小时腰没直起来。

  8时30分,随着收容车的抵达,石丽娜的工作也宣告完成。此时,她脱掉志愿者外套和长裤,露出了赛事号码布,原来她今年还报了半马。从7.5公里出发,石丽娜奔向终点上海体育场。再次回到跑者的身份,石丽娜感触更多,“不要忘记镜头背后的志愿者们,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愉快地跑步。

  从跑者到志愿者,石丽娜放弃了自己的成绩,但没有遗憾,“当初报名志愿者跟上马参赛有冲突,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决定来做志愿者。上马每年都有机会跑,当一回志愿者为跑者服务,也是很特别的经历。

  把最美景观交给上马

  “上海马拉松就像一个漂亮的姑娘,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每年都能让这个姑娘在亮相时更美一点。”51岁的张蓓莉完成今年上马转播工作后说,“明年还会更好。

  张蓓莉是上马电视转播的幕后工作者。这位五星体育的独立制作人,在过去20多年一直担任上马的赛事导演。每年上马的电视转播画面,都来自她和转播团队的辛勤付出。

  “最早几届上马路线的镜头画面不太好看,我记得半程路线途经虹梅南路那段,转播画面给人感觉不是很时尚。”她说,当时上马在设置路线时更多考虑避开主要道路。“从第15届上马开始,线路更好看了。景观体育的概念开始形成,花岗岩筑就的外滩建筑群、金陵路骑楼、繁华的中华第一街南京路、上海百年古寺静安寺、充满未来感的徐汇滨江……上海一点点将最好的景观交给了上马。

  “这样的变迁,反映的是城市管理者对于马拉松认识的转变,也是市民对马拉松认识的转变。”张蓓莉和上马组委会合作这么多年,有一个共识,世界上出色的马拉松赛事这么多,上马要做出品牌,竞技层面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做出城市的烙印,这才是让全世界向往来上海跑一跑最直接的吸引力。

  世界著名的马拉松赛事,最先都是通过电视信号传到了全世界。上马的线路更美了,正因如此,如何把上马赛道的美、上马的格调和氛围通过电视画面呈现出来,变得比过去更加重要。如今,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能从各个角度观赏上马,这都靠张蓓莉和她的团队一点点学习和摸索出来。

  这个和上马共度了20多年的媒体人说,“上马前半段展现的是历史沉淀的上海,后半段展现的是青春的上海。现在转播画面中,观众或许还会看到一些似乎有些单调的地方,但我们的上海还在蓬勃地发展。上马,只会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