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足球少年迎来“洋教头” 带动校园足球发展

21.12.2015  16:06

在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外籍教练与孩子们一起踢球。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聘请洋帅早已司空见惯,上海的中小学聘请外籍老师任教也不罕见。不过,学校请来外籍教练,专门教孩子们踢球却是一项全新的尝试。

  在市教委的统筹下,从这个学期开始,数十位来自国外的高水平教练进驻上海多所中小学,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传授足球技艺,用新颖的教学风格和训练方法吸引着上海的学生们参与足球。

  小孩子踢球也需要洋教练吗? 洋教练又能为上海的校园足球带来什么独到之处?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外籍教练们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在小学更注重普及,向孩子们传播足球的乐趣;而在初、高中则有针对足球尖子的重点培养。

  除了帮助学生们提高足球水准之外,市教委还在这次“外教进校园”的项目中采取了每个外教搭配一位中国教练和一位体育老师的“1+1+1”模式,来提高本土教练和教师的足球素养和教学水平,更好地推动上海校园足球的发展。

  中国的职业足球俱乐部聘请洋帅早已司空见惯,上海的中小学聘请外籍老师任教也不罕见,不过学校请来外籍足球教练专门教孩子们踢球却是一项全新的尝试。

  在市教委的统筹下,从这个学期开始,数十位来自国外的高水平教练进驻上海多所中小学,向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传授足球技艺。

  小孩子踢球也需要洋教练吗?洋教练又能为上海的校园足球带来什么独到之处?

   西式”亲子活动乐翻天

  上周四下午,上外静安外国语小学的操场上热火朝天。

  王浩岚小朋友非常认真地告诉自己的小伙伴们,“我爸爸踢得很好,看见我爸爸带球就全部冲上去围住他不要让他出球……

  果然这场与家长们的对抗赛一开始,孩子们就鼓足了干劲,王浩岚的爸爸在小球员的严密防守下一个球都没进,比赛被拖入了点球大战。在赢下了点球大战,孩子们把一个外国小伙团团围住,一起庆祝胜利。

  这位西班牙小伙名叫“好帅”·迪亚兹,是学校的足球教练,而这场特别的亲子足球活动就是由他策划的。

  圣诞节临近,而在“好帅”的家乡西班牙,每年的圣诞节前夕足球俱乐部和学校都会邀请孩子和家长一起玩游戏、互动。这一次“好帅”也把这一传统带到了上外静小。在校领导、体育组老师的支持下,一场特殊的足球活动展开了。用心的“好帅”还用彩色的纸片剪出各种字母,拼出了英文“”、“”、“”、“快乐”、“”等单词装饰了办公室,也为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孩子和家长都准备了圣诞帽,一派节日的气息。

  很多孩子的家长都知道学校来了一个教足球洋教练,王浩岚的爸爸就表示,出于好奇,自己以前也会来学校看“好帅”给孩子上足球课,“以前只能在学校外隔着墙看孩子训练,这次终于可以参与进来,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足球互动的活动,感觉非常有意思。”王浩岚的爸爸说,“我觉得‘好帅’教练特别有耐心,小孩子这个年纪容易调皮,但是他从来不急。而且训练时把足球技战术融入在游戏中,很有想法。”确实这种充满游戏性的活动不仅让孩子高兴,也吸引了许多家长参与,有位同学更是祖孙三代一起上阵,其乐融融。

  把游戏融入足球,或许就是洋教练们的一大特点。今年市教委推出的体育教育创新项目上海“活力校园”就安排了10位外籍足球教练进驻10所小学,“好帅”·迪亚兹就是其中的一个,而其他外籍教练也把趣味性和足球结合起来,带动小学生对足球的积极性。比如10位外教中唯一的女教练艾娃,就采用了模拟一个人清晨起床全过程的方法,从睁开双眼到洗脸刷牙作为学生们放松练习,也会通过模仿动物等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这些生动而有趣的形式很受小学生们的喜爱。

   洋教也因“”而异

  同一天的下午,在徐汇区南洋中学的足球场上,也有一群学生在外籍教练的带领下练习足球。与上外静小一片笑意盎然不同,这里的氛围非常严肃,节奏也非常紧凑,一个小时的训练课结束后,许多同学都气喘吁吁,不过不少人也在询问,下一堂课什么时候开。

  带队的是两位塞尔维亚教练拉迪·可可维奇和弗拉达,而小球员们则是徐汇区U17精英组的成员,上周四是他们今年第4堂外教课,球员们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外教的训练量不小,但大家都不感觉累,“他们教的很多东西对我们来说都很新鲜,大家的兴致都很高,觉得能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感到时间过得特别快。

  同样是外教,但针对不同的年级,不同年龄的学生,教练的模式也完全不同。今年市教委在外教进校园的尝试中制定了3个项目,与耐克体育公益部合作的“活力校园”是针对上海市的小学,聘请了10位外籍教练到10所小学任教,积极尝试利用国际

  优势资源、以足球体育课为切入点构建与地方教委和学校的深度合作。

  此外市教委还与聚运动文化合作了两个针对上海市中学的外籍教练项目,其中“外教进校”项目是普及型的,向上海的25所中学输送外籍教练,偏向基础技术的教学。而另一个“精英足球联盟”则偏向尖端,由每个区里组建U11、U13、U15和U17四支队伍,每一支队伍配备一位外籍教练。

  聚运动文化新媒体主管胡雄春告诉记者,两个项目针对的学生不同,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也不相同。目前两个项目的外籍教练都是前申花教练可可维奇创办的“可可维奇足球学院”委派的,每个教练都拥有欧洲A级或B级的教练资格,教练水准比较高,“‘精英足球联盟’比较尖端,球员们都是每个区的足球佼佼者,希望通过更严格、更高效的训练让他们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争取出成绩。这一年是项目的第一年,如果开展得顺利的话,我们希望把这个联盟推广到全市8个区,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外籍教练的培训。”胡雄春说。

   1+1+1模式带动校园足球发展

  尽管外籍教练们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但无论是“好帅”·迪亚兹,还是拉迪·可可维奇,当他们授课时,身边都有一位中国助手作为辅助,但他们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翻译,更贴切的身份是助教,这也是这次外教进校园的一大特点。

  市教委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无论是小学的“活力校园”,还是中学的“外教进校”、“精英足球联盟”,都采用1+1+1模式,也就是每一个外教身边都会配备一位中方教练和一位学校体育老师,这样既解决了语言交流障碍,因为专业教练和体育老师对外语的体育专业类词语可以更准确的翻译,而且在外籍教练教学的同时,也让本土教练和体育老师学到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足球理念,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

  足球改革对校园足球发展的推动力度很大,而足球教练和师资力量能否跟上是关键,外籍教练的意义也就不仅仅是教孩子踢球,还有教老师“授课”,孩子听课的同时老师也在取经。

  胡雄春则告诉记者,这种1+1+1的模式并不是单向的传授,而是双向的合作,“外教也有许多不了解中国学生情况的地方,而中方的教练可以在这些地方帮助外教,体育老师更是懂得如何管理学生,如何用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3方是一种很好的合作。”胡雄春还指出,目前“精英足球联盟”外教身边的本土助教基本都是全新的足球教练,“许多资历较深的足球教练,他们的理念和风格已经根深蒂固,相比之下

  反而是年轻的教练本身就是一张白纸,而且更容易接受新的理念和模式,所以我们鼓励新教练加入这个项目。”

  至于那些有着欧洲A、B级资格的外籍教练是否愿意来沪教小孩子,胡雄春表示欧洲的教练很多,“执教职业队的教练能有多少?其实大部分教练都是在搞青训,而且教练资质的提升,也需要大量青训的经历和成绩来累积。加上中国足球潜力很大,许多欧洲教练都很愿意来上海。

   ■声音

   [小学洋教]

   好帅”·迪亚兹用同理心面对孩子

  虽然今年只有24岁,可在来到上海之前,“好帅”·迪亚兹就已经担任过西乙拉科鲁尼亚和西甲维戈塞尔塔的门将教练,执教经验非常丰富。而从西甲名门来到上海的一所小学担任教练,这个落差貌似很大,但“好帅”却乐在其中。

  “职业足球很残酷,当我还是个球员时,每周都有一个目标,你要取得比赛胜利,输了的话就可能会丢掉工作。当你赢球时,报纸会把你夸成神,而你要是输了就会把你批成垃圾。”好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那个时候我很受球迷追捧,而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草根,可在这里我感觉很放松,尤其是当你遇到一群孩子时,你的目标会很远。

  来到异国他乡,面对一群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文化的孩子,“好帅”居然很快就Hold住了场面。虽然他现在说的最好的一句中文是“安静”,每堂课他都要说很多遍“安静”,但孩子们也确实会安静下来,哪怕只有一会,“小学的孩子调皮很正常,而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要抱着‘同理心’。我以前也是个孩子,所以我很清楚地记得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踢球时最想要的是什么,我最想得到的是什么,所以我也把这些感受带到了现在的课堂里面,我对孩子特别耐心。”“好帅”说起自己的授课经,“只要抱着同理心,想好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我就能针对性地去做,让孩子们喜欢足球。如果孩子不喜欢足球,什么都是空的,如果他们喜欢了,那么一切就方便了,技战术也可以练了。当然学校的中国老师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更好地来给中国学生教课。

  如今“好帅”已经和他的学生们建立起很好的友谊,他的原名是何苏,西班牙文读音和中文“好帅”相近,孩子们都叫他“好帅老师”,“语言确实是障碍,但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很强,而且有助教和老师的帮助,他们很快就会克服这种困难。而最重要的是孩子们要信任我,这比语言相通更重要。不仅是单向的信任,而是双向的,我信任他们,他们也信任我。当双方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后,我做什么说什么,孩子们才会遵循我的指示。”“好帅”说,“现在孩子们都知道我的主队是维戈塞尔塔,他们也经常在网上看比分,比如礼拜一会幸灾乐祸地告诉我,‘你的主队又输球了’,他们会去主动地了解一些西班牙足球的文化,会想通过这个方式跟我有更多的接触和交流。

  这次与“好帅”一起到上海的小学任教的教练总共有10位,平时他们之间也经常交流,“小学的孩子毕竟刚开始接触足球,我们聚在一起也会讨论怎么样帮助提高孩子,比如我今天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或教学游戏,回去后跟别人分享说这东西有用或者这东西没用。接下来在天气合适的时候,我们也会组织一些友谊赛,让每个教练的孩子们切磋一下,互相提高。

  “好帅”认为中国的足球文化比较新,而在欧洲人人都喜欢足球,“虽然中国的足球文化很新,新可以是好事也可以是不好的事,当孩子还是空白的时候,你把他往好的方向引导,让他们爱上足球。”“好帅”如今也有自己新的目标了,“目前我们的课程只有一年,我希望我的教学能被孩子喜欢,如果下个学期,孩子们还想来我这里上课,我会非常高兴。

   [中学洋教]

   小可可维奇 望得到更多家长的支持

  前申花教练可可维奇是上海的老朋友了,今年告别贵州人和后,在中国搞了十几年青训的可可维奇又回到上海发展,而如今在中学“精英足球联盟”担任外籍教练的拉迪·可可维奇正是他的儿子。

  去年结束球员生涯后,拉迪已经是欧洲A级教练,这次也成为“精英足球联盟”教练组的组长,他告诉记者,当准备来上海执教中学生时,父亲也给了自己许多建议,“他告诉我一些可能遇到的困难,但你从别人那里听到的,和你真实遇到的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自己去体验,而不是一味地听从。”拉迪说,“我来到陌生的地方,陌生的环境,需要适应这里的文化,适应这里孩子的水平和技战术特点,但这些我并不觉得是最困难的。

  拉迪认为自己执教最大的困难是学生们在足球和学业中的抉择,“这里和在欧洲执教很不一样,在塞尔维亚,孩子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各种运动,不仅仅是足球,因为教学系统和家长都更支持孩子运动。”拉迪目前执教的U17球员们正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我在中国遇到一些家长不让孩子踢,或者训练到一半老师把孩子叫去上文化课了,我很理解这些情况,但我还是希望传递出这样一种理念,足球是让人健康、更有动力前进的运动。希望能够得到家长和社会上更多的支持。

  拉迪同时也强调,在中国执教时,助教、学校老师给了自己很多的帮助,“你必须与各方面的人都有沟通,有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教学。”而拉迪最不担心的反而是他的球员们,“能在这样的学习压力下继续到我这里练球的孩子,都是对足球非常非常热爱,家长非常支持的。而且中国的孩子学习能力很强,今天是我第四次给他们上课,我让孩子们做了第一次上课时的内容,发现他们做的比以前要好很多,说明平时他们自己也在训练。这些孩子学得非常快,练得非常勤,中方的学校老师和教练打下很好的基础。而我希望能激发出他们对足球更多的热情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