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沿江通道”打通郊环

18.08.2015  18:26


上海沿江通道工程已启动基坑挖掘作业

全长近200公里的上海郊环线(G1501)正式打响“闭环之战


  今天上午,上海沿江通道工程工地传来消息:基坑开挖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两台自重3500吨、有5层楼高的盾构预计今年底就可进场。在经过复杂的安装调试后,“地下航母”明年上半年将开始推进,先后穿过长江和黄浦江。这将是沿江通道工程的关键一役。

  位于黄浦江、长江交界处的沿江通道工程预计2019年建成,将成为上海郊环线(G1501)的越江通道,改变外环线、郊环线共用外环隧道致使外环隧道车流量居高不下的局面,而全长约200公里的郊环线未来也终将通过沿江通道工程闭合成环。

  破外环隧道“堵局

  打开上海地图,你会发现,上海郊环线在吴淞口沿线断开形成缺口,使得目前整条郊环线呈“C”字状。目前,形成缺口这段在浦东,郊环线和S20外环合线使用,浦东和浦西之间郊环的交通须经过五洲大道、S20外环浦东段、外环隧道、同济快速路进行沟通,这导致客货混行严重,交通路网功能混杂。

  由于周边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的逐年增长导致区域越江需求持续增加,目前外环隧道日交通量为7-8万辆/日,通行能力已达饱和,更重要的是其中包括集卡在内的大型货运车占80%左右,加上大型货车不少车况欠佳或是超载超限,造成隧道通行能力骤减,也给隧道设施带来影响。随着沪崇苏通道的建成运营和洋山深水港的发展,多重因素的叠加作用使得外环隧道拥堵情况严重,形成了区域的交通甁颈,亟须分流。

  沿江通道工程是上海沿江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划,整个沿江通道西起宝山区郊环高速公路江杨北路交叉口,终点至长江隧道五号沟立交和浦东郊环东段,工程全长约30公里。沿江通道工程一旦建成,将使“C”字状的郊环线变成“O”字状,形成全长约200公里的完整环状,也将成为申城最长的环状公路。

  据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介绍,沿江通道工程越江段西起宝山区牡丹江路、富锦路交叉口,以隧道形式向东进入长江,下穿长航码头引桥、国际邮轮码头引桥、炮台湾湿地公园以及黄浦江,最后在外高桥滨江森林公园处登陆,与浦东外环立交相接。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隧道段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

  最大最长盾构隧道

  上海城建上海隧道工程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建设的沿江通道工程隧道部分将采用两台直径15.43米的盾构掘进施工,连续穿越长江和黄浦江,成为目前穿越黄浦江底直径最大、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

  此外,整个工程将克服穿越使用年限已经超过100年的吴淞口导堤、穿越炮台湾湿地公园下厚度不等的钢渣,以及近距离穿越国际邮轮码头引桥、长航码头引桥和宝杨码头撑杆墩桩基等难点。

  隧道内除了有连接南北两条隧道、用于紧急避险的横向通道外,还设置了同一隧道内车行道上方和下方的联络通道,同时,利用隧道宽大的内空间,在车行道下方还布置了可用于应急车辆通行的机动车道。

  此前由于考虑到沪通铁路越江的需要,沿江通道的具体实施方案一直未定,因为二者之间存在着同处过江或不同处过江的可能,而且同处过江的话也有分别建造隧道以及建一条公铁两用隧道(类似上海长江隧道)的不同方法。

  去年7月,市规土局在公示的线路调整方案中明确,沪通铁路将与规划沿江通道在同一线路上各自采用隧道方式穿越黄浦江。同时,沿江通道越江段原线路及浦西工作井和接线道路将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避让沪通铁路越江隧道。

  三条隧道各司其职

  交通专家认为,沿江通道工程未来将很好地缓解外环隧道拥堵问题。随着沿江通道的开通,加上正使用的外环隧道及正在建设的长江西路隧道,三条隧道将共同构成上海北部地区越江通道系统,可根据服务对象及服务范围的不同,确定各自的功能定位。

  现在的外环隧道仍将作为区域内主要越江隧道,其客运交通功能将得到明显加强,以摆脱目前大多以大型货车为主的局面。

  长江西路隧道建成通车后,可分流原外环隧道外高桥地区与宝山地区的交通,为外环内区域交通需求服务,承担中短距离的越江流量,兼具客货功能。

  沿江通道越江隧道将以货运交通为主,与长江西路隧道共同肩负“分流外环隧道、缓解区域交通瓶颈”的交通功能,可承担北部地区约60%的集卡越江需求量,成为连接浦西宝山区和浦东外高桥地区的重要通道,并成为大浦东地区与长三角区域直接、快速的联系通道。外高桥地区的交通格局也将从尽端式向枢纽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