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传统文化直通车” 职工乐开怀

27.10.2020  17:53

  日前,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工人文化宫打造的职工文化品牌“传统文化直通车”的第48、49、50站分别驶入上海189弄购物中心、临港蓝湾、顺丰上海区曹行经营分部。三站覆盖的职工面非常之广,有商务楼的白领员工、有园区产业工人也有忙碌的快递小哥。记者在现场看到,参与这些互动项目的职工笑逐颜开,兴奋不已。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惠忠在受访时表示,传统文化直通车第一次驶入临港蓝湾,在现场,看到职工们的笑脸,他感觉非常欣慰和高兴。“这样丰富的形式很受欢迎,希望直通车能常来,我们的职工热切期盼着。

  临港产业区是临港集团秉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所开发的核心区域。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万余家,拥有近40万员工。临港蓝湾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市重点打造的26个特色产业园区和5个授牌的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园区之一,已形成了生命蓝湾、临港智造园国际标准厂房、临港蓝湾国际社区三大载体,实现了产业、物业、商业“三业共兴”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园区坚持“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的发展理念,正全力推进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记者了解到,去年,第35场直通车活动走进了临港康桥商务绿洲,让千余名职工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获得了园区职工的一致欢迎。而这次驶入临港蓝湾,周边的职工和居民都有幸来参加这样的活动。上海临港奉贤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王惠忠表示,临港产业园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大大小小的职工文体活动举行,刚刚举办的临港足球比赛便是备受瞩目和欢迎的传统赛事了。此外,除了大型的体育赛事,各种小而美的文化活动也会时常在园区举办,“因为职工有这样的需求,我们就会尽最大可能地去满足他们。这是直通车第一次来到蓝湾,这里的职工热情非常高,我在现场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的笑容真的能够打动人。可以说,这些丰富活动的举办,是真正深入他们内心去了。

  据悉,近年来,临港产业园区工会坚持服务至上,以践行临港“家国文化”为核心,推进产业园区与企业和谐发展。每年近5万人次参与到园区工会组织的各类职工主题文体活动、职工大学堂、公益乐学、文化直通车、职工俱乐部等活动,有力的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深化了临港文化内涵,把园区打造成有温度、有活力的产业新家园。最后,王惠忠也感谢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带来的这场传统文化盛宴,感谢临港奉贤公司的大力支持和现场园区企业职工、社区居民朋友们的到来。

   顺丰曹行经营分部:快递小哥乐开了花

  “传统文化直通车”此番来到顺丰一线小哥队伍中间,顺丰曹行经营分部负责人周丰表示,这是所有顺丰职工的荣幸,同时饱含着对顺丰的深情厚谊,“传统文化直通车”作为上海市总工会的一个文化惠民项目,从国学经典到民间游艺都展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让广大职工在活动之余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以此激发职工的创新力、创造力和工作热情,打通了上海职工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双十一”高峰来临之际,通过此次开展“传统文化直通车”走进基层的活动,为片区小哥提升文化素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势必是一次充满内涵而又别开生面的战前动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定会极大提高小哥们的综合素养、增强小哥们的文化自信心,促使小哥们以一个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接下来的高峰工作中。周丰表示,在市总工会与文化宫的帮助下,一定能激发我们广大一线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城市的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

   上海189弄购物中心:爱乐空间来助阵

  继2014年,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策划推出“爱乐空间”以来,这个为职工与市民提供欣赏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表演的公益音乐文化平台已经逐步形成了他的影响力。日前,在“传统文化直通车”驶入上海189弄购物中心之际,爱乐空间的乐队也出现在商场外,为整个直通车的活动预热,起到了非常好的聚拢人气吸引关注的作用。

  当天,长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总工会主席张慧琴出席开幕式并为“职工书画坊”揭牌。在商场的一楼到三楼,书法、国画现场创作、民间手工艺展示及制作、“爱乐空间”专场音乐会、猜灯谜等被布置得满满当当,每一个楼层里的展望前都是人头攒动。据悉,长寿街道总工会也是第一次将直通车带入189弄购物中心,这无疑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不仅可以服务到职工,更可以让社区的居民得益。此外,长寿街道总工会也一直积极投身公益乐学等,不定期举办公益乐学中的诸多DIY课程,让辖区内的职工拥有丰富愉悦的精神文化生活。

  链接!

  “传统文化直通车”作为上海市总工会文化惠民实事项目,自2017年开展以来,足迹遍布全市各区的企业、楼宇、工厂、班组,聚焦一线职工文化需求,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活动,让广大职工近距离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广大产业工人、非公企业职工和新兴就业群体搭建文化服务平台,进一步推动职工文化建设融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

  来源:劳动报   作者:赵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