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彩凉山,传承民族文化

20.08.2015  16:07

2015年8月4日至15日,“少数民族未来文化传承人培养计划(四川昭觉)”实践团队前往四川凉山州在西昌与昭觉两地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为同昭觉民族中学的学生们一起举办暑期民族文化保护夏令营,通过主题日为主、实践日为辅的方式,从歌舞、建筑、宗教、节日等多个方面探究彝族文化,培养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保护意识。本次队伍主要由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各个年级的同学组成,并加入了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香港城市大学的同学。

一位彝族老奶奶正在制作彝族传统披风“擦尔瓦

8月4日,团队成员们到达西昌,此时正值凉山州彝族火把节,浓浓的节日氛围、绚丽的民族文化无不让成员们为之赞叹。次日,成员们一同前往了位于泸山的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通过参观我国第一个民族博物馆,成员们更进一步认识到了彝族文化的博大美丽,对此行的目的有了更充分的把握。

8月6日,在经过近7个小时的颠簸之后,成员们进入了大凉山的深处——昭觉县。昭觉县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为彝族,彝文化底蕴深厚。次日上午,成员们与本次参加夏令营的营员们见面,并举行了开营仪式,昭觉民族中学校长马锦华表达了他对民族文化的关切与对营员们的期待。下午,成员们在昭觉县城中就彝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昭觉县由于彝族人口众多,交通不便,彝文化实际上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彝语普及率十分之高,彝族传统故事口口相传,彝族传统服饰也随处可见。

在与营员的交流中,成员们还是发现了一定的问题,彝族的孩子们仅仅将学习彝文作为一项高考功课,实际上对一些传统故事也并不十分了解。随着昭觉深度的对外开放,这些孩子势必会受到汉化的冲击。该实践团希望可以通过夏令营,让营员们对本民族的文化更感兴趣,更愿意从内心保护传承彝族文化。

小营员利用纸盘与颜料制作彝族三色漆器

夏令营中,成员们与营员一道开展了传统节日主题日、歌舞主题日、手工艺主题日、宗教与历史主题日、服饰主题日、建筑主题日的活动。在这些主题日中,成员们进行了火把节由来的课本剧排演,用简单的纸盘和颜料模拟制作了彝族特色的漆器,用扑克牌搭建营员心中的彝族建筑等活动。通过这些丰富有意义的活动,营员们对于彝族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使他们更认识到了本民族文化的美好绚丽,增强了他们保护民族文化的决心。

十余天的活动中,成员们深入大凉山,与彝族青少年一同探访彝族文化,在实践中探访文化,让成员们与小营员们都受益匪浅,对于“知行合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身上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