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进口商品直销店突然火爆 结账要排队半小时

08.08.2014  10:51

    为了确保购物环境和人身安全,管理方近日对进场消费者限流。

  东方网8月8日消息:据《新闻晨报》报道,停车20分钟、进场30分钟、结账还要30分钟。位于自贸区内,去年底就开始试营业的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进入8月后突然和天气一样直线升温。每天6点就有人排队、8点半私家车就停满。开门后排队客流几乎不停,甚至不得不“限流”。

  事实上,部分商品价格与超市、网店相比,未必便宜很多,有的产品甚至更贵。

  直销中心方面则希望能够“趁热打铁”,在9月开张龙阳路分店;今年年底,临港分中心也有望开业;明年年中,还将规划在外高桥建一个面积达到1万平方米的旗舰店。

  8点半后找不到停车位

  昨天下午,记者从黄浦区开车到位于外高桥富特北路上的直销中心,路上只花了约半小时,然而到了直销中心门口,找车位却花了20多分钟,不仅内部车位早已爆满,周边几条小路也停满了私家车,最后恰逢有车离开才见缝插针停好车。

  走进大门,远远就看到堪比世博会的队伍,从卖场入口绵延近百米。尽管人们都尽量贴着墙壁,但全程大半还是暴露在直射的阳光下,女士们纷纷撑起伞,男士们个个汗流浃背,一些抱着小孩的妇女直呼吃不消。有房产中介还趁机给排队人群推销“自贸区商铺”。

  保安用手拉起细铁链把排队的人流分成几批,每隔10分钟放进去20多人。“为了保证秩序,不让里面人太多,只得限流。”一位保安说,虽然要10时才开门,但这两天每天早上6时多就有人排队。“如果开车来,8点半之后基本找不到车位。

  保安称结账要排30分钟

  排队者多是中年人,不少人住在浦东。张先生夫妇带着女儿一起来“血拼”,“我住在三林,原来也不知道有这么个店,听朋友介绍才过来的,听他们说这里的进口水果比较便宜,我们主要是来买水果的。

  排队人群中也有一些年轻的白领和学生,他们基本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购物中心的介绍慕名而来,不过他们普遍对里面到底卖什么不太清楚。“我从家里出来花了三刻钟,为了进去已经排了好长时间,总归要买点东西回去,不然都对不起自己。”大学生小刘说。

  “不要以为进去就好了,出来结账还要排半小时队呢。”还没进场,保安就给记者打起了预防针。

  绝大多数商品是食品

  终于,最后一道铁链松开,记者和20多位等待多时的购物者一起冲进购物中心。这个购物中心大小仅相当于市中心的中型超市。总共十几排货柜,中间是三四个冰柜,两边则卖水果和葡萄酒。除了尿不湿、牙膏、化妆品等少数几样日用品外,绝大多数商品都是食品。

  和记者一起排队的张先生一家三口第一时间冲到进口水果柜台,这里销售的有泰国榴莲、南非西柚、新西兰奇异果、美国加拿大车厘子等十多个品种。张先生太太和女儿根本没问价一转眼就各提两个榴莲走出人群,之后又去看西柚,张先生则去找手推车。

  水果和海鲜卖得最好

  记者发现,入口处并没有普通大卖场那般排成长龙的手推车,而在直销中心内走了个遍都没找着空的推车,就连红色的购物篮都遍寻不着。不少人只好捧着盒子,或者干脆拉根绳子在地上拖。一位店员告诉记者,店内的手推车确实有点供不应求,不过现在已经紧急采购了150辆准备投用。

  在销售中心逛了几圈,记者发现卖得最好除了水果就是海鲜类产品,海鲜专柜几乎四分之三都成了空柜,只剩下加拿大牡丹虾、南极鳕鱼、一些带鱼等很少几个品种。一些网上介绍的“莫桑比克彩虹虾”、“皇家领海红绸鱼”、“智利帝王蟹”等全不见踪影。然而大多数消费者还是抱着“反正都来了,总要买点回去”的心理,在记者停留的一个多小时里,几乎没有看到空手离开的。

  开业已久,为何突然火起来?

  微信文章介绍自贸区购物

  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其实早在去年底就试营业,今年4月开始正式营业,为什么突然生意这么好?原因连店员都解释不清楚。一位葡萄酒销售员告诉记者,之前生意一直平平,进入8月,顾客数量突然爆发式增长,几乎从早到晚都排队,晚上5点半下班后经常要补货,之后打扫到晚上9、10点甚至24点才能下班。销售的产品中以进口水果和海鲜的销量为冠,两者几乎占整个直销中心销售额的半壁江山。如进口水果,几个摊位年初时的日销售额才一两千元,这两天竟然达到50多万元。

  很多顾客反映,是看到微信朋友圈的介绍才专程过来买的。记者注意到,从7月20日开始就不断有公众微信号推送上海自贸区的抢购功略,其中,一个微信号在21日推送了一篇名为“想到自贸区买进口食品?来临港吧!周六也营业哦”的文章,呼吁大家来自贸区买进口食品。文章称,洋山进口食品贸易展示中心品类已经增加到1500种左右,包含超市买不到的海外品牌,而且因为是直销,价格比超市会便宜40%。另一个微信号则在7月29日推送了在上海自贸区淘便宜进口美食的功略,文中将生鲜、水果、啤酒等专区的部分商品售价与一般超市同类商品进行详细比较,并宣称“比起市中心的高档超市,这里的价格至少便宜20%以上,而且货源正宗。”至昨晚,两个微信号推送的文章阅读量均超过一万。

  [未来规划]

  8月底龙阳路店或开张

  直销中心自贸区店店小人多的窘状有望在本月底或下月初改善,记者了解到,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龙阳路店即将开放,成为首个市区营业店,有望缓解自贸区店的客流压力。

  即将开业的龙阳路店位于龙阳路地铁站龙阳广场。从龙阳路地铁站2号出口出来,上电梯二楼就是分店所在地。二楼电梯左手边是一个美食广场,右手边区域目前正在装修。据现场装修工人介绍,这片区域正是龙阳路店的营业区域,装修预计还要进行一个月。在龙阳广场的外墙上,醒目地挂着“上海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8月盛大开业入驻龙阳广场”的巨型广告牌。

  “预计8月底开,不过目前来看可能9月初开。”龙阳路店负责人陈燕透露,目前分店正在招募店员,为开业做准备。据介绍,新开的龙阳路店面积达到2800平方米,远超自贸区店1500平方米。新店开业后,所有的商品都由直销中心运送过来,价格一样。另外,由于店内营业面积更大,商品种类上也可能增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龙阳广场位于浦东龙阳路2000号,轨交2号线、7号线、16号线在此汇聚,也是磁悬浮的始发终点站。与自贸区店相比,交通位置更为便利,开业后有望更加火爆,并带动周围商铺人气。

  外高桥旗舰店规划中

  随着龙阳路店的开业,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在上海将拥有3家分店。分别是自贸区店、森兰商都体验店(红酒,钟表等商品有独立展位)、龙阳广场店。

  不过,扩张还将继续。在今年年底,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临港分中心也有望开业,到明年年中,规划在外高桥建一个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旗舰店。除了上海,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在其他城市也开始布局。

  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周逸雯说,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的主要特点一是进口商品,二是直销,商品的产地和价格是吸引消费者的两大原因。据她介绍,目前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拥有5000多种商品,并且在不断地增加中。85%-90%是食品。考虑到近期生意的火爆,外高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正在考虑是否在周末营业。目前,自贸区店的营业时间是周一到周五的10点到17点30分。

  对于明年年中可能开出的旗舰店,周逸雯表示目前还在规划中,方案尚未确定。

  [记者观察]

  未必白菜价,何必“轧闹猛

  不得不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朋友圈传播”惊人的能量。一个去年底就试营业,4月已经开业的进口商品直销中心,在一轮手机营销传播后,客流出现爆炸式的增长,一早就有人排队,手推车都不够用,冰柜里的海鲜几乎被抢光……连店员都不敢相信。

  询问为什么要大老远赶来排队,大部分人的回答是网上看到或者朋友介绍,称这里的进口商品比外面便宜很多,一些网站还特别突出所谓醒目的“白菜价”。有意思的是,还有部分人的心理是“反正路上都花了那么长时间,又排了那么久的队,总要买点东西回去。”仿佛买什么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得起自己的长途奔波。

  不过就记者探访的情况来看,便宜的东西是有,比如一些海产品。但未必样样便宜,更是远没有达到“白菜价”。有的商品,比如进口的花王纸尿裤甚至比网上和部分超市售价都要贵。从理性消费的角度来说,大家没有必要“挤破头”。当然,自贸区才刚刚起步,未来一定会有更多平时遥不可及的进口商品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等到未来进口商品直销中心的龙阳广场店、临港分中心,乃至规划中的旗舰店都建成投用,我们有理由相信进口商品品种会更加齐全,带给老百姓更多实惠,只是现在,真的没有必要“轧闹猛”。

  [新闻链接]

  “吃货”不妨去洋山

  还有其他可以淘到进口商品的地方吗?位于洋山的进口食品贸易展示中心也是个淘货好地方。这里有上千种进口零食、生鲜食品,包括只在欧洲市场有售的新鲜果汁;来自智利产地直达的红酒、还有银鳕鱼子酱、谷饲牛排……由于是直销,这里的商品减少了中间运输、经销商等多层环节,售价比一般进口超市、网店都要便宜。如德国原产的啤酒,即便是在网店里卖,售价也在16元左右一罐,展示中心里的价格仅为8元一罐;而一只900克左右的美国波士顿大龙虾,通过冷链直送到展示中心,售价在94元左右,这种龙虾在上海的市面上一般很难买到。在酒店里一只的价格在八九百元。

  此外,为了方便“吃货”们采购,洋山进口食品贸易展示中心在每周六也一样开门营业。洋山进口食品贸易展示中心位于洋山国贸中心大厦一楼B区(业盛路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