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摆脱贫苦、忆来时初心,实践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4.01.2018  00:21

1月15日至18日,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以下简称“研习会”)实践团一行18人,赴福建省宁德市、古田会址等地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读《摆脱贫苦》、忆来时初心,实践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理论报告、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同学们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认知紧密联系,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青年党员应有的担当力量。

二十世纪20年代起,中国共产党在福建为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做出了一系列伟大事业。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史称 “古田会议”。会议被誉为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建军方面的经验教训,划清了无产阶级军队和一切旧式军队的界限,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中国红军,建设成为党领导下的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问题。古田会议决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原则,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福建等省份成为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先行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1985年起,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福建省工作。从厦门市副市长成长为福建省省长,十余年工作实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做了重要积累和铺垫。所著《摆脱贫困》,更是习近平最早公开出版的从政专著,他紧紧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速发展的主题,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四下基层”等许多富有创见的理念、观点和方法,深刻回答了推进闽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可以说,福建饱含着共产党人的初心,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因此此次实践以《摆脱贫困》一书切入,通过古田会址、宁德等地的社会实践,期待每一位同学永远不忘初心,永远牢记使命。

参观古田会址,知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1月16日上午,实践团参访古田会址。作为在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的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意义会议的举办地,以及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的举办地,古田会址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跨越85年的伟大历史。

在游客中心观看了习总书记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时的记录影片之后,实践团走访了毛主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撰写地,了解了这篇经典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以及文章在传播中鼓舞红军将士坚定革命信心的过程与诸多细节。

随后,实践团进入古田会议会址参观学习,系统学习了古田会议的召开背景、会议过程、会议内容及会议决议。看着会场大厅留下的一个个篝火印记,实践团成员们仿佛看到88年前寒冷冬日里,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共和国领袖同与会代表一起商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展之路的画面,深深感受到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重大意义,深深体会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初心。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古田会议会址向成员们展示了古田会议精神之光芒。满怀崇敬之心,同学们拾级而上,到“主席园”瞻仰共和国领袖,并重温入党誓词,宣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之后,实践团到红四军政治部和司令部参观老一辈革命家当年的工作场所,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

实践团来到古田会议纪念馆。在古田会议巨幅油画前,一个个主题展厅里,一件件史实资料前,成员们了解了红军在赣南、闽西开展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了解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为加强和巩固党的建设所做的努力;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必须牢记“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重大判断,以纯洁的党性修养和崇高的政治觉悟锻造自身,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

访宁德规划馆,解三都澳地区新发展

1月17日上午,实践团来到福建省宁德市开展实践活动,首站即参访了宁德市规划展示馆。1988年至1990年间,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宁德担任地委书记。2010年9月5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回到他的“第二故乡”宁德调研,期间他说到:“当年,闽东人有三个梦想:一是撤地建市,我在任上时实现了;二是建设温福铁路,现在梦想成真;三是开发三都澳,如今也指日可待。”宁德市规划展示馆,正是紧紧围绕三都澳地区新发展的主题,细细讲述闽东地区的建设故事。

展示馆于2007年建成,运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和高科技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展示宁德的环境、资源、地理风貌、城市规划和发展远景。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团重点了解宁德市区位优势。宁德市毗邻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自近代以来在军事、经济上具有特殊地位。2005年,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要大力开发建设三都澳地区。宁德市委、市政府定位宁德市为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规划了港口、产业、城市三位一体、互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实践团之后学习了宁德地区的风光、人文、历史、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等方面内容,观看了环三都澳立体模型,对宁德市有了初步认知。

在展示馆内,实践团成员深深感受到,新时代下城镇化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每一位中华儿女都有着对美好生活向往愿景,城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舒适。诚然,由于历史原因闽东地区的发展有所迟缓,但哪里有发展问题,哪里就有共产党人的大胆设想和勇敢闯劲。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一定能够通过努力奋斗实现“中国梦”。宁德规划馆中展现的更美好未来,一定会早日实现。

听党校专家报告,懂总书记不忘初心

1月17日下午,宁德市委党校副校长黄雄为实践团作主题报告,围绕《摆脱贫困》一书,讲解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市的执政经历,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摆脱贫困》一书,由时任福建省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所著,于1992年7月出版,2014年8月重印发行。该书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8年9月至1990年5月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共29篇。《摆脱贫困》全书围绕闽东地区如何脱贫致富、加快发展这一主题,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重要内容,思想丰富深刻,文风生动亲切,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长远的指导意义。该书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相互贯通的。深入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对于大家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和方略,深入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风格、工作作风等有着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领悟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精神,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黄雄从五个维度进行解读,包括《摆脱贫困》是一部蕴含重要思想的光辉文献、《摆脱贫困》的写作背景、《摆脱贫困》的主要思想和习近平宁德工作的介绍、《摆脱贫困》的现实启示和历史意义,以及习近平同宁德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向同学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奋斗经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在实践中锤炼出了重要思想源泉。

在《摆脱贫困》一书中,习近平论述了坚定信仰、务实精神、为民情怀、清廉作风等四部分内容。黄雄认为,《摆脱贫困》一书中,已经初步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他划分了“经济建设”12篇、“政治建设”11篇、“社会建设”4篇、“文化建设”1篇和“生态建设”1篇,梳理了全书脉络。报告中,黄雄引用了大量习近平时任地委书记时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一位亲民、爱民,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世界大国领导人的成长历程。他勉励实践团同学作为共产党人,要始终心怀坚定的信仰、为民的情怀、务实的精神和清廉的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繁荣做出贡献。

分享读书心得,交融思想深化理解

1月17日晚上,实践团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早在火车上,实践团每一位同学已经认真研读了《摆脱贫困》一书,在交流活动中,每一位同学就自己的读书心得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思考进行分享。

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庞博说到,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对于“改革”的认识。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巨变的国际大背景下,他仍对改革抱有信心,并坚定不移在工作中实践下去。在方法上,他强调因地制宜,注重从经济、教育等多方面着眼。从领导上,他强调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相信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将越来越繁荣、富强,中国梦也一定能够实现。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生、优秀党员标兵获得者刘福祎说到,本次考察的主题是“读《摆脱贫困》,忆来时初心”,而总书记的“宁德初心”,感触很深刻。在中央军委担任过首长秘书后,他却选择下基层,造福一方百姓。有人问他是否值得,他说“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讲得非常实在。总书记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而我们也应该经常反思反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的初心到底是什么,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要不断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强化服务意识,永葆共产党人的精神本色。

化学化工学院本科生艾力飞热·阿不都古力说到,在书中就发现到总书记的着眼点不仅仅是他当时工作的地区,也包括整个国家和民族;不仅仅是贫困本身,也包括产生贫困的历史背景和深刻根源。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应深刻认识到读懂国情,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这一点、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杨斌说到,通过调研和对《摆脱贫困》一书的深入学习,结合之前所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等书籍,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必需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极其重要,将坚定地做好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到寿宁下党乡,懂心系家国人民情怀

1月18日,实践团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赶赴下党乡进行调研实践。下党乡位于宁德市寿宁县西部,辖10个行政村。经济较为落后,曾经是宁德地区四个特困乡之一,也曾是省定贫困乡。在这里,有着总书记当年“三进下党”的故事。下党乡也是1989年到2002年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唯一挂点联系的特困乡。

在溪源和下屏峰村廊桥,宁德市委党校缪丹为实践团讲述习近平“三进下党”的路线及过程:1989年7月19日,一进下党探贫情,夏日炎炎,道路险阻,习近平同志带领宁德地委各部门同志从溪源开始,步行三个多小时才到达下党乡下党村,完成整个调研工作,直到晚上八点多才回到寿宁县;1989年7月26日,二进下党察洪灾,洪水将道路摧毁,习近平带领时任福建省领导冒雨沿着河道行走三公里,赶到受灾最严重的下党乡下屏峰村查看灾情;1996年8月7日,三进下党看发展,看到道路通了、人民摆脱了贫困,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和下党老百姓都乐了。“三进下党”,见证了习近平同志在扶贫道路上的付出,彰显着习近平同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爱民情怀。

在鸾峰桥上,下党乡前党委书记刘明华向大家详细讲述了习近平同志在下党现场办公、访贫问苦的故事;在“难忘下党”主题展览馆,老书记带领我们系统地了解习近平总书记主政宁德期间的扶贫故事,边走边谈,老书记一直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彻底改变了下党人民的命运。道路通了、电灯亮了、楼房高了、衣食足了、乡村美了、教育发展了、市场繁荣了、看病方便了、保障有力了、后劲增强了,反映了下党矢志不渝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彰显了党和国家坚持摆脱贫困、为人民谋幸福的实践成就。

三进下党”,习近平总书记用真情与行动,在下党老百姓心中留下永恒的记忆,也向大家昭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与担当。走进下党,大家切实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跋山涉水的足迹、饱含深情的探访、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必须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力量;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

关于“研习会

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会以“领悟·思辨·求实”为宗旨,旨在吸引和凝聚一批对理论学习和研究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深入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交大理论研究爱好者提供相互学习交流、提升理论素养的平台。“研习会”通过集体学习、交流研讨、传播实践等方式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下学期“研习会”将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目开展读书沙龙活动,提升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