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区打造魅力城市

28.01.2016  10:26

长达21公里的苏洲河普陀段两岸曾汇聚700余家工厂,诞生了中国最早的火柴厂、味精厂和棉纺厂,曾经的民族工业发源地,到如今的“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体现了普陀区长久以来对质量的孜孜追求,“品质卓越创新”的城市质量精神不断深入人心。

质量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全社会各个层面的积极力量,形成质量提升的叠加效应。

在政府层面,本区成立普陀区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实现质量工作的四个纳入,即纳入十三五规划、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纳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纳入财政预算,形成涵盖经济运行质量、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大质量工作格局。建立质量统计和分析制度、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机制、产品伤害和缺陷信息监测机制,制定品牌、标准化等一系列质量激励政策和措施。

在企业层面,结合普陀区科创建设的规划定位,坚持创新引领,鼓励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今年,普陀区设立了区长质量奖,作为全区最高质量荣誉。同时,坚持标准引领,促进品牌兴区,国家可信嵌入式软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机器人检测和评定中心、上海智慧照明产业创新基地等重大项目纷纷落户,品牌企业在区域的贡献度显著增强。

在社会层面,不断创新宣传、推广模式。区内上海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研究院作为市级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正联合东方社区苑计划开展网上质量教育基地建设。同时,积极发挥社会中介和专业机构的力量,借脑借势。普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和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市率先开展质量发展指数的研究。开展全区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重点商圈服务质量满意度测评,为全区质量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普陀区将经济运行质量纳入宏观质量范畴,使质量发展融入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桃浦地区的转型示范引领全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努力探索做城市成片工业区功能转型的示范、城市更新的示范、21世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示范。创设上海并购金融集聚区,努力打造国际并购市场的重要交易平台,成为上海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产业中,着眼于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围绕“一轴两翼”规划,以武宁路为轴线,作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服务的策源地;以桃浦科技智慧城为核心,与真如地区联动,形成北部创新发展区;以长寿商业商务区、长风生态商务区、中环商贸区等功能区联动发展,形成南部创新活力区。在现代服务业中,打造全市首个“互联网+”商务创新实践区,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有望在普陀先行先试。目前,全区各大商圈的主要企业全部实现内部无线信号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智能停车系统及物联网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营造宜居宜创宜业环境,普陀区将公共交通、市容环境、绿化、体育、医疗、教育、文化等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纳入区域人居环境质量范畴,列入全区质量工作规划,成功获评全国卫生城区和上海市文明城区,很多首创性工作,提升了居民的满意度,并在全市得到推广。开通全市首条社区便民公交线1230路,解决人民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全区居民率先用上“菜价通”,不出小区就能了解菜价变化;市儿童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和区妇婴保健院投入使用,全市妇幼医疗保健高地初具雏形;被评为特色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创新学校体育场所开放“普陀模式”,在全市率先推出“互联网+”全面健身;挂牌成立“民意诉求服务中心”,被沪上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普陀区是“上海市质量兴区先进区”、“2013-2014年度上海市质量工作考核优秀区”。面对新一轮发展,普陀区将继续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和“三个转变”的目标,坚持把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建设相结合,与全面建设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相结合,以质量提升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