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杨公朴产业经济学基金与君正人才培养基金签约仪式在校举行

13.11.2017  11:24

      11月9日下午,上海财经大学杨公朴产业经济学基金与君正人才培养基金签约仪式在行政楼三楼举行。杨浦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外事办公室主任李清娟校友,上海财经大学90级贸易经济系校友朱功增及夫人李君女士,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方华,副校长、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蒋传海,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郑纯选,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合作发展处副处长、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峰等参加仪式。捐赠签约仪式由合作发展处处长、基金会秘书长陈红梅主持。

      陈红梅秘书长向与会人员介绍出席嘉宾及领导,并向与会人员表示诚挚的欢迎。随后,在与会嘉宾的见证下,方华副校长分别与李清娟校友和朱功增校友签署捐赠协议。李清娟代表百位产业经济学博士和博导校友,捐赠50万元人民币设立杨公朴产业经济学基金,旨在助力产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助推学科向世界一流学科迈进。朱功增校友及夫人则捐赠500万元人民币设立君正人才培养基金,用以支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生人才的培养。

                                                                      杨公朴产业经济学基金捐赠协议签署并颁发捐赠证书

                                                                      君正人才培养基金捐赠协议签署并颁发捐赠证书

      李清娟校友在发言中感慨,设立杨公朴产业经济学基金是众多产经专业校友们的共同心愿,基金设立倡议发起之际便收到了校友们的热烈响应,校友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表达对母校培养的感恩之情,更为母校百年校庆送上一份贺礼。她也表示,产业经济学研究与产业政策密切相关,因而期望该基金的设立能推动产业经济学科研究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产生更为紧密的结合,同时助推产业经济学不断朝向世界一流学科发展。

      朱功增校友则表示,对他而言此次成立君正人才培养基金了却他十多年的心愿。他多年来始终想为母校的人才培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如今终得以实现,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他将坚定信心长期运作该基金项目助力母校的人才培养。夫人李君女士则感叹,随着基金项目的进展,她本人对上海财经大学良好的校园氛围感受越发深刻,她相信如上海财经大学这般优秀的国内大学坚持发展在未来必会跨入世界优秀大学的行列。

      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表示,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应积极为国家的建设提供相应的智力支持和人才培养。本次两位捐赠方正是针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而设立基金,这将为学院和学校向国家进行智力支撑和高质量人才输送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学院方将秉承负责的态度,合理合规地执行落实基金项目,绝不辜负热心校友的信任和初心,共同推进学院和国家的发展。

      陈红梅处长表示,学校之所以能取得如今的成就不仅是一代代上财师生努力的结果,更少不了校友们长期的关心与支持。期望在学校新的百年来临之际,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继续得到校友们一如既往的支持和关爱,并再次感谢校友们的热心捐赠。

      方华副校长在发言中表示,感谢捐赠的校友们在母校百年之际营造并传递一种文化情怀。自樊丽明校长提出 “关爱师生、服务校友”的理念,其已成为上财校园的工作原则。学校不仅努力全方位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教学和研究环境,更要成为校友的坚强后盾,为校友们的事业和人生发展提供各类支持。如今得益于该理念,校友的凝聚力不断增强,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工作。同时,他也代表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表示,将切实落实好该项目,发挥捐赠基金的预期效果。

      蒋传海副校长代表学校向两位校友支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校友讲述了当前学校良好的发展趋势。他说道,学校因以卓越的目标为引领在近20年中有了迅速的发展。学校以“基于卓越的研究和教学,成为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愿景,坚持追求卓越,瞄准优秀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以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坚持国际化,初步建成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坚持文化内涵建设,以百年校庆为契机,营造更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

      如今上海财经大学从优势主干学科的世界排名,到招生的报考难度,再到毕业生的薪酬排名等指标,学校已经初步建成国际知名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研究型大学。而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学校将始终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加快优势主干学科迈向国际一流水平,同时,在“聚焦人才培养、关爱师生、服务校友”的理念指引下,切实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而校友的大力支持将加大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投入,进一步推动学校和学院愿景与使命的实现。

        (供稿:唐念瑜  供图:段海娇  编审:任斌    收稿日期:2017年1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