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大教师设教育基金助困难学子

16.09.2014  14:28

  在上海财经大学,有这样一位老师,关心学生,关爱同事,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有这样一位老师,在遭遇丧子之痛的情况下与妻子李宗一一起设立爱心教育基金,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他,就是上财百年校庆筹备工作办公室主任刘志远老师。

  日前,刘志远接受晨报记者专访,谈及6年前爱子的早逝,这位高大的硬汉子忍不住红了眼眶;而在说到如今以儿子之名命名的爱心教育基金的顺利运作,刘老师又充满了欣慰和热情,他的话语朴素而感人:“帮助别人,做更有意义的事,这是我和我的爱人,想做也应该做的事。

   设立教育基金纪念亡子

  刘志远1979年1月考入上海财经学院(现更名为上海财经大学),毕业后留校至今,在学报编辑部、学术期刊编辑部和党委宣传部、百年校庆筹备办工作了整整31年,从事编辑和科研工作。“积极进取、兢兢业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系同事、关爱学生”,是熟悉他的人对他的一致评价。

  尽管不从事教学工作,但刘志远将关心学生、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的使命与追求,他坚持与大学生谈心、交流,关爱各类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成长成才,还长期担任杨浦高级中学学生课题型研究活动导师,像对自己孩子一样关心、指导一批批莘莘学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勤劳踏实的老师,却在2008年承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那年4月19日,刘志远就读上海财大金融学院大四的儿子刘立突发疾病,在尽力抢救了一个月后,离开了父母。刘立生前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不仅在大学里修读了两个专业,还获得了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证书,即将毕业的他前途一片大好,在生病抢救期间还拿到了数家银行的面试通知书。

  丧子之痛使刘老师深受打击,而陪伴自己大半辈子的妻子也因此卧病不起,身体每况愈下。

  2008年7月起,两人参加了“星星港”(一家为丧子家庭或个人提供精神援助和心理危机干预的公益组织)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在那里,很多“同命人”的遭遇令他们慢慢得到慰藉,并相互搀扶、学会坚强。刘志远看到,“同命人”有人写书、有人写文章、有人建网站,来悼念至亲。“我和妻子就想,我们也应该做点什么,来纪念孩子。

  在学校的一次会议上,刘志远老师听说有一位学生因家庭贫困,而不得不选择辍学。他感慨万分:“能考进财大的孩子都不容易,如果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对他们来说是多么不幸,我要帮帮这样的孩子。”会后,他回家与妻子商量,决定变卖原本准备留给儿子的房子,拿出其中部分款项,在学校设立一项基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财大在校本科生。

   已有27名学生获得资助

  2012年3月,刘志远老师与妻子李宗一女士捐赠45万元,正式设立“上海财经大学刘立爱心教育基金”。记者从校方了解到,这一款项到目前为止是财大在校教职员工向学校捐资助学金额最大的一笔款项。

  刘老师说,之所以以“刘立”来命名这一基金,既为纪念爱子,更为帮助成绩优异而家庭贫困的学子更好地完成大学的学业。目前,每位受助学生可从基金获得3000元的助学金,2012年和2013年,上财分别有10名和17名本科生得到了这份爱心,而2014年的发放工作也正在进行中。

  “刘立爱心教育基金”的故事感动了校园内外的很多人。正如一位老师所说:“他把对自己子女的关爱和期望以一种更加博大宽宏的形式无私传递给更多学生,助他们在求学路上不断前行。这不仅寄托着一位父亲的爱子之情,更是他从教30余年,为师为学高尚品格的体现,也饱含了他对学校、对教育事业的挚爱与深情。

  更让刘志远欣慰的是,他的爱心得到了更多回应。上海财大78级贸易经济专业校友——徐汇区副区长朱成钢、财大原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幼萍及其儿子、财大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谭予絮、财大学术期刊编辑部退休教师郑之棪、财大数学学院卢慧芳老师及其儿子等多位老师、校友,都纷纷向“刘立爱心教育基金”注入自己的爱心。学校也拨出45万元的款项,共同构成该基金,以基金每年运作的收益颁发助学金。

  “如果有通货膨胀,我会与有关部门协商适时调整资助金额的标准。”对于爱心教育基金的未来,刘志远充满希冀,他的愿望是:基金能以助学金的形式更长久地运作,资助更多家庭困难的优秀学生,解除他们生活的后顾之忧,为他们实现美好前途出一份力。

  记者采访刘老师当天,正是教师节。一束淡雅的鲜花静静地卧在他的案头,这是两位受助学生一大早送来的节日祝福。刘志远选择用朴实的语言来诠释这份爱:“帮助别人,做更有意义的事,这是我和我的爱人,想做也应该做的事。

来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