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研究” 开题论证会举行

31.03.2021  10:00

3月27日,由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朱小能作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研究开题论证会在上海财经大学召开。

会议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球教授,南京大学商学院范从来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李仲飞教授,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姚树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冯福根教授,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梁琪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吴卫星教授,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方颖教授,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擎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刘莉亚教授等就该重大项目研究进行了共同研讨。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靳玉英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陈信元教授致欢迎辞。他对我校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对今天开题的重大项目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陈信元副校长指出,“厚德博学 经济匡时”的百年校训是上财人坚定的使命,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专家本人既是学术科研道路上的一份荣誉,更是承载着来自社会期许的一份责任。课题组要始终秉承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初心,贡献研究智慧,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对学校而言,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屡获佳绩,意味着学校在承接国家级重大项目的能力上有了新的提升,研究队伍的水平和学术命题的质量正逐步得到国家层面的关注和认同,也将为我校学术创新发展、增强科研核心竞争力注入新的动力,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

项目首席专家朱小能教授就课题总体设计框架、研究重点、研究难点、研究计划、子课题设立、研究路线和方法等向出席会议的专家进行了详细汇报。

朱小能教授指出,本课题从理论上研究负利率作为新特征对经济模型的拓展、将负利率传导作用机制具体化、丰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问题研究。从实证角度研究负利率时代下识别系统性金融风险、可能引起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潜在因素,及其对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和“双支柱”调控框架造成的影响,强化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预警能力,为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提供及时、有效的先行指标。

负利率的形式先后经历政策利率、债券发行负利率、存款负利率、贷款负利率等;购买主体主要由三方构成:意在刺激经济的中央银行、债券套利者以及出于监管目的的金融机构。低通胀、低增长是导致负利率出现的主要原因;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人口结构技术进步,人口老龄化导致了低通胀、低增长,而低通胀和低增长进一步导致负利率的形成;由此,负利率形成归根结底是人口结构技术进步、创新和资本积累。负利率带来的风险主要有经济中不可持续的债务型增长、资产市场的价格泡沫;国内外利差导致跨境资本流动、人民币升值,进而对国内经济产生负向影响。

本课题共分为五个子课题:长周期视域下全球负利率低利率的形成背景及传导机理分析;负利率时代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金融系统性风险的演化及政策有效性;负利率时代双循环发展格局下,实体经济对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识别与测度;负利率时代金融系统性风险的监控与防范,

专家组成员在听取课题组的汇报之后,充分肯定了本课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但也指出课题开展研究面临的难度和挑战。专家们认为,项目选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应用价值,研究内容较为全面系统,课题论证合理、条理清晰,拥有跨高校、行业管理部门组成的研究团队,但由于研究内容涉及面广,仅仅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很难一蹴而就,因此建议本课题组成员应制定长远规划,推动可持续性研究。

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对于本课题的未来研究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课题组将进一步深化完善研究思路及研究计划,高质量、高水平、高要求地完成课题各项研究任务。课题组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进一步拓展:一是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用创新性思维开展研究;二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前瞻性研究负利率时代的系统性风险;三是与中国本土实践相结合,研究负利率时代的系统性风险;四是从经济地缘结构,从全球比较、全球视野的角度开展研究;五是要问题导向和政策建议相结合。

会议最后,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党委书记刘莉亚教授代表学院向出席开题论证会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衷心感谢,对朱小能教授中标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再次表示祝贺。

(供稿:黄煜 供图:段海娇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21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