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街道旧改盼“新生” 老城厢不做脏乱差代名词

15.09.2015  13:16

  豫园街道,地处老城厢,辖区内有著名的“豫园”。这里居住有黄浦区七分之一的低保户,老人多,大病重病患者多;街道里的光启居委户籍人口4260人,实际居住者三分之一为外来人口。

  7月29日,市委书记韩正来此实地调研。一个多月之后,这里的社会治理状况可有改观?居民诉求是否得到有效回应?昨天以及此前的9月8日,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两次来此探访,听职能部门、居委会和居民们各方讲述:老城厢,不做“脏乱差”的代名词。

   一场“大手术”,四牌楼“重建天日

  光启居委的周边,是光启路、县左街、方浜路和四牌楼路。

  这一个月来,四牌楼路经历了一场“大手术”。这条不足500米长的马路,无证无照经营最多曾达300多处,其中在门店内经营的仅约五分之一。“居改非”、破墙开店、违法搭建、油烟扰民……所有的“老大难”问题,都集中在这条老街上。如果是在一个月前站在这里,抬头是看不见天空的,只有电线、雨棚、遮阳篷……可谓遮天蔽日。

  居民袁阿姨在这里住了30年,最近十来年晚上都不能开窗,否则,油烟窜进来,熏得人直咳嗽;窗外更是遍地油污,乱停车、乱设摊,乱成一锅粥。“我女儿开玩笑说,这么脏乱差的地方,老妈为啥嫁来?我告诉她,当年可不是这样。我们没别的想法,就盼能重见天日!”袁阿姨说。

  8月3日,四牌楼“重建天日”的行动开始了。四牌楼路从中一分为二,向东属小东门街道,向西属豫园街道。这一天,两个街道同时展开了整治行动。

  “我们先请违法开店的业主、租户来中心看监控录像,看看违法经营对市容环境的破坏力;再开座谈会,听听业主、租户都有什么要求;然后,街道从房地部门拿到四牌楼路所有房屋的规划图纸,一个个上门核对,哪里是违法搭建,一目了然。”小东门街道副主任王玉华说,一个月里,四牌楼路小东门辖区范围拆除了所有40多户违法建筑。

  与此同时,豫园街道在四牌楼路共拆除雨棚89个;拆除店招32家、广告牌27块、灯箱12只、卷帘门13个;拆除违法搭建23处;对9家破墙开店的作了砌砖封墙处理。

  一个月下来,四牌楼重见了天日。拆了用于经营的违建,需政府帮助就业的,可以安排保洁环卫等社区岗位;实在生活困难的,可以申请低保。“因为事前告知、发动很充分,区个体劳动者协会的志愿者业主带头拆违,各部门协调合作,没有出现一家整改不配合的情形。”王玉华说。

   敞开”征意见,“马路菜场”入了室

  出了四牌楼,就是县左街。9月8日上午,一处无证无照经营豆制品的摊位前,几位城管和市场监督执法人员正在告知摊贩,到9月10日星期四,这条街上无证无照食品摊位都不得再继续违法经营。

  “那么,我不卖豆腐,卖蔬菜可以吗?”摊主问。

  “不可以,关系到食品安全,所有经营都要有证有照。”执法人员说。

  “为啥不可以,在菜场里卖菜的,是不是都有证有照?

  摊主很较真,执法人员也很认真:“没错,菜场经营者都有证有照。

  “好吧,我晓得了,周四就不卖了。”摊主有点悻悻然,但还是做出了承诺。

  9月13日下午,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再次回访,县左街上不少破墙开店的门面已砌墙封闭,街面干净了很多。

  就在一个月前,县左街一带到处都是“马路菜场”,拥挤到什么程度?一位居民说,外孙长到三岁了,从来没能坐儿童车来街上逛逛,遍地摊位,连上街沿都看不出了,自行车也过不去,更别提儿童车了。

  “马路菜场”的问题都是明摆着的,唯一的“好处”就是便宜。清理“马路菜场”,不仅要“还路与民”,食品安全、秩序、摊贩的生计,一样也不能少。8月初,豫园街道城管开了好几场居民座谈会,让大家敞开说说究竟怎么办。“结果,居民的意见好像从来也没有这么一致过,”豫园街道城管执法中队队长何国权说。

  “我们家三代5口人,4个人退休了,家里每天中晚饭菜钱大约六七十元,每顿6个菜,只要不比这个标准贵太多,我们还是欢喜正规菜场。”居民袁阿姨告诉新民晚报新民网记者。

  袁阿姨的话代表了居民们的普遍意见。要防止“马路菜场”回潮,分流收编“马路菜场”,标准化菜场就要突出公益性,让菜贩租得起摊位,让居民买得起小菜。“街道、居委会正积极和区商务委、豫园菜场协商,力争在菜场内开辟自产自销区域,鼓励菜贩进菜场正规经营,实现菜场与居民之间的供需对接。”光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代蓉说。

  其实,居民家门口就有标准化的豫园菜场。“一个月前,豫园菜场的摊位空置率还在30%左右,今天,几乎租满了。”豫园街道市场监督管理所所长周健说,一个月内“消灭”空置摊位,一靠城管守好马路,也靠的是菜场提升吸引力。

   旧改要时间,居住环境先改善

  “四牌楼‘重见天日’,还没完,改善老城厢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还有很多事情做。”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局长徐文虎说。8月大雨,康家弄没再积水,如何保证这一带的老弄堂今后雨天也少积水、不积水?拆违整治后的街面留出了空地,是否可以补种绿化,让居民看得见绿色闻得见花香?

  四牌楼周边的房子实在太老了,楼上打翻水都会滴到楼下,大家都盼旧改。但是,旧改是需要时间的。或许,居民还要在这里住相当长的时间,改善生活环境,就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大事——要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在等待旧改的老城厢,一样可以生活得有尊严、有体面。

  四牌楼路100号,住着一对夫妻,丈夫残疾,妻子无业,在整治中提出希望能帮他们在门口做一个无障碍步道。他们的诉求得到了满足,现在改造图纸已出,很快就可施工了。

  “不止要改善100号,四牌楼周边大小弄堂的居住环境,都要一并改善,预计区财政将为此划拨500万元。”徐文虎说。

   记者手记

   最难啃的,先啃

  7月29日,韩正书记在豫园街道实地调研时,一位“墨镜阿姨”看到有市领导,火气蛮大地拦住了大家问:“我家门口是小马路,什么车子都往里面开,乱停放,乱设摊,声音吵得不得了。我打了许多电话给政府部门,没有回音也不来整治,据说是怕冲突。政府的人怕冲突,我们老百姓怎么办?

  这位居民的“泼辣控诉”,实在说出了老城厢的矛盾和治理之难。单单一个四牌楼,就不是好啃的“骨头”。这条短短的小马路,涉及两个街道,数个职能部门。从8月3日至今,这条路得以“重见天日”,治理动作之大,方法之得力,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能有这样的效果,拿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局长徐文虎的话说,那叫——最难啃的骨头,先啃。

  黄浦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域,重点区域和重大活动多,社会关注度高,如何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打造城市管理最过硬地区?

  今年5月初,黄浦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揭牌,标志着黄浦区推进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启动。此后,黄浦城管行政执法的职能从单一市容市貌向城市管理、市场监管、街面治安延伸,伴随这一改变,不仅是城管、街道、公安等相关机构合作运行方式的调整,从问题发现、派单到处理,都将为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能带来显著提升。

  这样的机制,在四牌楼初见成效,是否也能在别处展示“一流水准”?尚待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