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调研担使命,数字赋能促发展 | 上海财经大学师生在湖南衡阳衡东开展千村调查

22.07.2023  01:10

7月10日-14日,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衡东组在数字经济系曾庆丰教授的带领下,一行11人前往衡东县,在衡东县及下辖镇村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深入三个乡镇共10个行政村,开展“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调研暨2023年千村调查调研活动。

深入社会基层,调研农村现状

7月11日至13日,调研组先后深入油麻田村、清景村、白莲村、塘荷村等共计十个乡村进行走访。师生与基层干部展开座谈,倾听他们对当地乡村情况的介绍。同时,开展入户访谈当地村民,与他们亲切交流,详细了解衡东农村的产业发展、数字技术运用、土地利用以及乡村数字治理等方面的情况。通过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并认真收集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十个村庄的深入访谈和调研,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衡东农村的实际情况。这些宝贵的数据和经验将为千村调查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制定更加精准和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并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和创新。

探寻农行旧址,了解红色经济

7月11日下午,调研组前往柴山洲特别区第一农民银行旧址,这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家红色革命银行。该银行的历史意义重大,它承载着中国革命历史中红色经济的发展和探索。通过参观旧址,调研组深入了解了红色经济在当时的背景和运作方式。该银行成立于艰苦的斗争年代,以支持革命事业为使命,为广大农民和革命队伍提供金融服务。其发展壮大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也为革命事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曾庆丰教授表示了解红色经济的历史,对于我们理解和传承中国革命的精神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红色经济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农民在革命事业中的积极作用和奋斗精神。

通过对红色经济的深入研究,调研组将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宝贵经验,为当前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启示。同学们将继续探寻红色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力求将其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走进乡村,感受土地

7月13日上午,千村调查小组前往塘荷村亲身体验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参与了当地的“五个一”劳动过程。在村干部的带领下,调研组走访了各家各户,深切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和勤劳。通过参与劳动,调研组更加直观地了解了乡村劳作的艰辛和细致,对农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调研组还积极帮助农民打扫卫生,展现了对农民的关心和支持。通过与农民们的互动和合作,加深了对他们生活状况和需求的理解,并倾听了他们对于农村发展的期望和建议。



这次亲身体验不仅让同学们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了农村劳动者的辛勤付出,也进一步增进了我们与农民的交流和互动。这将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和信息,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加准确和贴近实际的建议。

当地村支书表示,继续深入乡村,与农民们保持密切联系,不断积累经验并改善调研工作,才能为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参观罗帅故居,感受革命热情

7月14日上午,调研组来到最后一站——罗荣恒故居和纪念馆。单睿表示参观罗荣恒故居和纪念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罗荣恒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杰出革命家,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参观他的故居和纪念馆,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和革命精神。

此外,故居和纪念馆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展示中国革命历史和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场所。通过展品、图片、文献等形式,同学们回顾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进一步铭记先烈们的奋斗和牺牲,激励同学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四天的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深入基层,与广大农民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了他们的生活现状和需求。同学们发现,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包括产业发展不平衡、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等问题。

同时,也认识到数字经济对于农村发展的巨大作用。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农民可以更好地获取市场信息、开展电子商务、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能力。数字经济为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服务资源。

基于对农民现状和数字经济的认识,调研组将继续推动数字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我们相信,通过数字经济的引领,可以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构建美丽宜居的乡村社区。

(供稿:晏如最 龚钰涵 周婧宁 梅婉婷 杜宇博     供图:刘及雨 周子程 黄薇宇 李庆昱 周静远 编审:谢雅靖 收稿日期:2023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