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刀鱼位列其中

17.03.2016  12:00

在崇明最大的标准化菜场——兴桥菜场里,水产商黄建忠的妻子展示一条100多克重的“大刀”。 这个规格的刀鱼,今年每500克售价在3500元左右。 张峰 摄

清晨6时。在晨曦的微光里,老渔民张金法搓搓手,和村里其他渔民一起,满怀期待地将船划向崇明刀鱼渔场深处,去收网。

早在凌晨1时许,老张和渔民就已赶在第一波潮水涌来前把网撒了下去,现在应是潮退鱼现的时候。结果让老张很失望:渔网网眼里除了一些泥沙石子,一条刀鱼都看不到。

进入3月,规格不一的刀鱼,成为上海崇明各大农贸市场水产摊位上的主打产品。今年,单条重量100克以上的刀鱼每千克售价70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贵了近一倍。

今年“刀鱼价”水涨船高,主要的原因是受供求关系影响。一方面今年是刀鱼小年,产量极低;另一方面,刀鱼可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消息,也推高了刀鱼售价。

        51艘渔船一周捕不到5千克

我的渔船在渔场作业四五天了,仅收获6条100克以上的‘大刀’。想想20年前,一条船出去一次,就能捕上1000千克!

每年3月初,与河豚、鲥鱼并称“长江三鲜”的刀鱼,都会从东海洄游到长江寻找产卵地,在溯江而上的过程中,身上盐分淡化,鱼体丰腴肥嫩。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崇明,是长江刀鱼洄游的第一站。不过,今年要吃到新鲜的长江刀鱼并不容易,由于长江水环境的改变和过度捕捞,近年来长江刀鱼数量直线下降,捕捞难度越来越大。

我的渔船在渔场作业四五天了,仅收获6条100克以上的‘大刀’。村里第一批出动的51艘渔船,一礼拜才捕了不到5千克的刀鱼。”崇明老滧港村的船老大徐玉林告诉记者。老滧港村是一个主要从事刀鱼捕捞的渔村,村里共有1500多人,每年3月1日至4月20日是崇明刀鱼渔场的捕捞期,但今年捕捞首战成果却少得可怜。“想想20年前,一条船出去一次,就能捕上1000千克!”徐玉林回忆说。

市场供应量的减少,直接推高刀鱼售价。不过,花大价钱就一定能吃到新鲜长江刀鱼吗?未必。有资深食客称,现在市场上出售的刀鱼,有不少是往年捕捞后冷冻处理的“陈年刀”,或是以“海刀”冒充“江刀”。所谓“海刀”,是指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影响,在近海性腺就已发育成熟、不洄游的刀鱼,营养、口感均不如“江刀”。

这几年,刀鱼价格经历几起几落。2011年,单条150克左右的江刀价格曾卖到每千克1.6万元,成为餐桌上的奢侈品。而2000年,150克左右的江刀价格每千克不到200元。“八项规定”出台后,江刀价格骤降至每千克4000元至6000元,去年150克重的“大刀”价格跌破每千克4000元,一两左右的“毛刀”一条仅卖10多元。而今年,因产量极低,虽需求增加并不大,但江刀价格明显回升。

江刀”越来越少,人工养殖刀鱼是否可行?事实上,刀鱼的人工繁殖目前依然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一来,刀鱼性格暴躁,出水即亡,种鱼的获取、人工授精、孵化等难度很大;二来刀鱼嘴很“”,只喜欢天然生物饵料,喂养难度较大。两年前,刀鱼人工繁育在沪首获成功,随后进行大规模刀鱼苗种放流,但业内对人工培育的刀鱼苗种是否能适应野外环境仍持怀疑态度。

        非法捕捞者大鱼小鱼一锅端

“‘长江三鲜’中的野生鲥鱼早已宣布功能性灭绝,长江中已数十年见不到鲥鱼的踪迹。及早保护,或许可以让刀鱼避免重蹈鲥鱼的覆辙。”

张金法是崇明老滧港村的老村主任,捕了40多年鱼,现在帮助渔政部门对渔民做些指导和帮助。

老滧港村的51条渔船今年已是第二次出海捕刀鱼,总结3月初首次出海“只捕获不到5千克刀鱼”的失败经验,他们这次调整了计划。“每天涨潮、落潮各两次,以往我们只在涨潮时下网,这次涨潮、落潮都下网,但没什么收获。今年是真的抓不到。”张金法说。

由于长江口的水文环境变化以及捕捞过度的影响,“江刀”数量这几年锐减,今年到了“真的抓不到”的程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曾公布数据: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之后年产量已不足百吨,现在的年产量只有几十吨。

为应对这个情况,前不久,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发文,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刀鱼位列其中。这意味着,一旦调整方案获得通过,捕捞和食用长江刀鱼将是违法行为。

此次调整方案中,“长江三鲜”中的另一种鱼类——鲥鱼也榜上有名,但野生鲥鱼早已宣布“功能性灭绝”(物种因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数量非常稀少,以致在自然状态下基本丧失维持繁殖的能力,甚至丧失维持生存的能力),长江中已数十年见不到鲥鱼的踪迹。及早保护,或许可以让刀鱼避免重蹈鲥鱼的覆辙。

事实上,上海市渔政部门为保护长江刀鱼资源,保障专业渔民的利益,早就有了更为直接的“禁渔令”:在刀鱼洄游长江的季节,除持有刀鱼特许捕捞证可入江捕捞刀鱼的渔船外,其余任何捕捞行为都属违法行为。

记者从崇明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渔政管理检查站获悉,从2月底至今,检查站已查获80多艘非法捕捞刀鱼的渔船。这些非法捕捞船多采用网眼密集的禁用渔网,将大鱼小鱼一锅端,对刀鱼资源伤害极大。

目前,崇明各渔业村共有刀鱼特许捕捞证100多张,而外来无证捕捞船数量估计约数百艘之多。

        禁捕对渔民未尝不是解脱

别看刀鱼价格昂贵,但产量低,这几年捕刀鱼都没什么收入,有时甚至入不敷出。如果以后大家都不能捕了,就不用再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出海了。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宋代诗人范仲淹早已用寥寥数言刻画了捕鱼者的辛劳。

喜食刀鱼的老饕们也许并不知道,餐桌上鲜美的刀鱼,是渔民们在江面上乘风破浪好几天才收获的“战果”。刀鱼价高并不意味着渔民们也能赚得盆满钵满,出一趟海成本不小,刀鱼数量锐减后渔民们大多亏本,但迫于生计还是要出海。

一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通过,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补贴也好,提供职业培训帮助渔民转型也罢,总之禁捕的同时不能忽视渔民的利益。

如果明年要“全面禁捕”的话,怎么禁?还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首先是执法难。虽然,如果将刀鱼列为保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渔政部门执法时将更有底气,但江上执法不像在陆地上执法。江域面积大,执法人员有限,一条渔政执法船上只有两三人,而非法捕捞船却往往人多势众。

其次,渔民的出路也是个难题。崇明某渔业村的村主任并不看好能在短时间内实行刀鱼的全面禁捕,“像崇明有9个渔业村,8000户渔民,一旦全面禁捕,这些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

老滧港村党支部书记石磊说得实在,年轻的“渔二代”几乎都已经“上岸”工作了,现在仍留在渔船上的,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渔民,他们文化程度低,如果在渔船上干到退休年纪,还能领到每月1400多元的退休金,一旦离开渔船,他们很难谋生。

尽管今年可能是刀鱼的“最后一捕”,但渔民们的反应却普遍比较平静,大部分渔民的想法是“等补贴”。渔民们认为,一旦全面禁捕,渔船报废拆解,国家就会对渔民有所补贴,有保障总比每次出海碰运气强。

崇明县渔政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名录》 中有关水生野生动物调整方案还在征求意见阶段,明年禁捕与否还不明确,也没有相关补贴方案出台。

如果“全面禁捕”,对渔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解脱。船老大徐玉林说,别看刀鱼的价格昂贵,但由于产量低,这几年捕刀鱼都没有什么收入,有时甚至入不敷出。上世纪90年代,刀鱼虽然不贵,但产量高,一个捕捞季能给一条渔船带来10多万元的纯收入。“虽然这几年赚不到钱,十条船出去八条船是要亏本回来的,但毕竟价格摆在那里,虽然有亏本的风险,但还是愿意把船开出去:万一一网撒下去,直接丰收了呢?如果以后大家都不能捕了,我们也就轻松了,不用再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出海了。

记者 茅冠隽 通讯员 丁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