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成果发布

20.03.2017  19:38
      3月20日,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发布会暨论坛活动在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举行,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相关处室和市教委教研室负责人出席,全市各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主任、教研员及项目学校代表200余人参加了此次别开生面的活动。

本次活动主题为“文化自信,知行合一”,意在强调文化自信是整个民族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同时突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不仅是认知,更要化为行动。整场活动在二师附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茶艺、书法、诵读、舞蹈的组合式表演《小茶叶之旅》中拉开帷幕。在观看了传统文化教育数字故事《春风化雨文化育人》后,该项目主持人——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代表总项目组对三年来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以及丰硕成果进行了精辟扼要的总结。政治、语文、艺术、体育与健身等四门学科则分别通过专题汇报、诗歌朗诵、TED演讲和武术表演等体现各自学科特点的形式,展现了学科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成果。汇报结束后,与会领导向项目学校代表赠送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项目成果丛书,有《和・合》《明・德》《文・道》《美・健》《知・用》一套五本。中原路小学扎染校本课程的民族舞蹈《染韵》,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之后,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于漪老师、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方笑一教授分别对活动作了精彩点评。发布会上,市教委相关负责人对整个项目的研究过程及取得的成果予以高度肯定,并称赞本次活动是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华气质,希望各区各学校进一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课程教材建设、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个环节,贯穿于各个学段。整个发布会既新颖又厚重,集专业学术、师生主体、现代表达于一体,展现了文化润心、薪火相传的特点。

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为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也是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该项目以中央和上海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个文件精神为依据,开展大规模社会调研、文献研究、教材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研究,并以中小学政治、语文、艺术、体育与健身等四门学科为先行学科,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整体推进中小学课程与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年间,项目组在完成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编码、语义关系网络质性分析等手段,开展了基于实证的教材中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分析研究;通过质性描述,建构了学科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构成与相互关联;通过课堂实践与专题教研,探索了学科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方式;开展学校课程建设研究,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指南,并配以小、初、高近30所学校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案例。

在为期近三年的研究过程中,项目组先后开展了学科教研及教学展示活动10余场,开设公开课20余节,参与现场活动的基层教师约3000人,还有很多教师参与了网络教研。这些活动增强了教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了教学中融入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水平,提升了学校传统文化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水平,强化了基于实证的研究工具开发和教研活动实施,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项目组还形成了一批凸显实践价值引领的物化研究成果,包括“中小学课程与教学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实践”项目成果丛书(五本),并在《上海课程教学研究》、《思想理论教育》等杂志发表多篇文章。整个项目在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有价值的实践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案例,对于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上海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