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言畅:我们的课堂可以更美 ——写在“师徳建设月”之际

01.09.2015  15:25

司言畅

      又是一年开学季,9月的校园,青春活力被唤醒。同学们一道道求知若渴的目光聚焦于三尺讲台,谈笑风生、精讲点拨,坐而论道、启迪智慧,校园的另一主角——教师,在布满粉笔灰的方寸之间演绎教书育人的艺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地追求每一堂课的完美。

      吾何以为师?在师德建设月里,让我们思索这个永恒的命题。教书育人乃大学教育之本,如果说,“重科研、轻教学”曾经让大学有脱离本原之倾向,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将带来全新的改变,我们期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师精神将更加弘扬光大,我们期待,更多的专家教授走上讲台潜心教学,谱写教与学的华章,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而美好。

      我们的课堂可以更美,只因教师有爱。

      爱,是教育的基础。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好老师,他们视教育为幸福之事,潇洒的行楷板书、缜密的理论推演,一辈子只想做好教师的“本分”,即使伤病也心系学生重返讲台,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构筑起神奇的个人磁场。教师动情,学生才会动心,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正是教师在每字每句、每笔每画、每言每语上倾注的爱,让和谐的师生共同体流淌着温暖的血液。更美的课堂大抵如此,用爱作为教育手段,更把爱变成教育力量。

      我们的课堂可以更美,只因教师有识。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潭水。”如何储备“一潭水”,这潭水给谁喝,怎么喝?在上理,有这样一些老师,他们在课堂上传授书本之外“百度”不来的东西,让学生的思想不“开火车”;他们在学生的报告上一丝不苟逐字逐句修改,把严谨的治学态度传递给学生;他们在解释专业名词时不忘渗透关于“选择”的人生哲学。教师之为教师的这种“超能力”把“一潭水”洒得细腻温和,把“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演绎得淋漓尽致。更美的课堂大抵如此,于润物无声之中让学生汲取营养,又在隐形的德育教化中为学生树起精神的“护身符”。

      我们的课堂可以更美,只因教师有道。

      教书育人是一门艺术,教书之“道”、育人之“方”让这门艺术闪烁着师者的智慧之光。面对因高考失利而与梦想失之交臂的学生,我们有热心的老师给他送去实习岗位,帮他圆梦;有用心的老师自成一派创立创新人才培养的“塔式网链”模式;有细心的老师精心布置办公室,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从心里爱上设计;还有耐心的老师指导学生巧妙地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数据处理方法回应失真的数据。更美的课堂大抵如此,也许就是在学生的微小行为中,教师捕捉到他的不凡天赋,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许只是在学生的只言片语中,教师洞察到他无限的潜能,激发了他对真善美的向往与追求。

      一片丹心育桃李,三尺讲台铸师魂。你听,新学期第一课的铃声已经敲响,你看,香樟树间,红砖房内,那一个个躬耕不辍的身影,美!而我们相信,正因为讲台上的师者之美,我们的课堂可以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