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语文者得高考"? 名师释疑:没有哪门学科"第一重要"

14.02.2015  14:13

  东方网2月14日消息:在新高考方案中,6门科目总分660分,其中语文150分,占比22.7%。今年寒假,沪上培训机构打出广告称,“得语文者得高考”,吸引一些考生家长不惜重金报班。对此,上海资深语文教师昨天表示,应试性的培训对语文学习并无实质帮助,提升语文素养是一个积累过程,应从“阅读”和“阅历”方面培育人文素养。

  没有哪门学科“第一重要

  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认为,改革后的高考,并不存在“哪门学科第一重要”一说。俗称“3+3”的2017年高考,除了“语数外”还有“6选3”的考试科目组合,更侧重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培育。

  目前教育培训市场上的语文补习班,大多以应试性的学习训练为主。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郑朝晖认为,高考改革就是坚持素质教育导向,不可能按“套题”思路出题。因此,语文学习讲究的还是厚积薄发,“所谓的课外培训,有可能最后是扑个空”。而王白云也表示,以功利为目的,往往会导致语文学习的失败,“语文学习好比锻炼肺活量,不是练习三五分钟就能一蹴而就的”。

  语文科目如何学习与积累才有效?“语文学习应提倡听说读写的积累,以及人文行走的阅历。”王白云建议,家长不妨利用好寒假这段“黄金时段”,鼓励孩子们多阅读、多开展社会体验,在行走中挖掘人文知识,学会思考与表达,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分阶段”学习才有实效

  还有不少学生就是不喜欢语文,怎么办?作为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科研的特级教师,王白云指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生命特点,讲究科学、分阶段的语文学习方式,才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比如,对于小学生,可以开展记忆性阅读,并通过游戏方式来引导语文学习;对于初中生,可以强调概念性学习,让学生理解文本背后的知识点,并提倡合作式的互动学习;对于高中生,则要培养探究性的语文学习,鼓励他们查阅资料、自主探索知识的渊源,并相互探讨甚至碰撞,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