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美国新“超级战舰”:针对亚太“杀手锏”

23.01.2016  11:14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首次海上试航,引来美国民众竞相围观。

   新闻背景

  2015年12月7日,美军新一代驱逐舰朱姆沃尔特号驶离造船厂,首次进行试航。而这一天,正是珍珠港事件纪念日。这似乎也预示着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未来的主导任务,即专门针对亚太地区“近海作战和对陆攻击”的“杀手锏”,全球头号海上强国的架势因此展现无遗。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外形非常科幻,被美国媒体誉为“隐身战舰”、“最大的战斗舰”、“未来战舰”等,是美国海军新一代多用途对陆攻击宙斯盾驱逐舰。身为21世纪美国海军水面核心兵力,该级舰的船体设计、电机动力、侦察系统、舰炮装备、作战系统等,均为全新研发的尖端科技结晶。

   外形科幻全隐身设计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就像是科幻电影中的“星际战舰”。其实,这样的设计并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船身可以分散反射雷达波。从设计之初,该级舰就采用了先进的全面隐身技术,使其拥有潜艇般的隐身性——在海上作业时被发现的几率远低于10%。

  与传统的战舰显著不同,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的舰面上只有一个单一的全封闭式船艛结构,由重量轻、强度高、雷达反射性低且不会锈蚀的复合材料制造,整体造型由下往上向内收缩以降低雷达反射截面。

  如何在现代战争中实现隐身?朱姆沃尔特级在建造过程中就全面考虑了这一问题。首先,该级舰采用可反射敌方雷达信号的内倾式舰体设计。其次,舰上全复合材料上层建筑实现了与舰体的无缝融合,而舰上电子设备则大都采用平板天线设计,以密切贴合上层建筑侧面,这样可减少外露设备,最大程度提高舰艇的隐身性能。

  除上述手段外,舰上武器装备也尽可能进行了隐身改造,甚至连炮管都可以收起。这种“隐身包装”令朱姆沃尔特级的雷达截面积大幅度缩小。该级战舰排水量15000吨,但从敌方雷达上看,只是一艘排水量为数百吨的渔船,这无疑是一个技术上的巨大成就。静音设计方面,它能将水面航行时的噪音降至110分贝左右,相当于后期型的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成为全世界最安静的水面舰艇。

   武器强大配备电磁炮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更强调进攻,其早期设计思路一是在不被敌方探测发现的情况下驻泊于近岸海域,打击内陆目标,支援进攻兵力;二是作为新技术平台,试验包括电力驱动、自动化损伤控制、复合船室和舷侧内倾船体等新技术。由此可见,侧重于“近海作战和对陆攻击”的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驱逐舰。

  朱姆沃尔特号采用革命性的整合式全电力推进系统,只靠电力推动,其供电容量“相当于一座小型城市”,方便日后安装电磁炮、激光武器等。该舰网络化程度很高,整个指挥控制通讯系统都基于高速网络。

  为了给海军陆战队提供海上火力支援,美国下一代驱逐舰必须具备强大的火力,所以它配备了80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和最先进的导弹系统以及鱼雷系统,还有两门具有远程攻击能力的155毫米自动舰炮。新的作战系统将整合控制所有的舰上装备,一如人体大脑对肢体的控制,概念与第五代战斗机类似。

  本级舰将配备数种垂直发射的对地攻击导弹,包括战斧巡航导弹、战术型战斧巡航导弹、对地型标准导弹以及先进对地导弹,涵盖不同等级的射程范围并满足不同的需求。其中除了战斧巡航导弹是现役装备外,后三种都仍在研发阶段。值得关注的是,美军计划为第三艘朱姆沃尔特级配备1到2门电磁轨道炮。电磁轨道炮被视为对抗核弹的秘密武器,是一种具有高杀伤力和远程打击能力的攻击性武器。

   造价昂贵自带扫雷系统

  为深入敌方领海作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极为重视应对威胁的能力,特别是水雷威胁。因此,该级舰专门搭载有遥控侦雷/猎雷载具,可与舰上的高频声呐相互配合,扫除航线上的水雷威胁。这样一来,朱姆沃尔特级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就无须专用扫雷舰保驾护航了。除了自身的扫雷能力外,该级舰还配备了两架既能执行反潜任务,又能执行猎雷任务的 “海鹰”直升机。

  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最初是作为组成21世纪美国海军水面舰艇中坚力量而设计的通用型驱逐舰,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建造的最大的驱逐舰。在造舰成本不断攀升的背景下,美国国防预算却严重受限。海军被迫放弃最初设想的以32艘朱姆沃尔特级为主力的海军舰队计划,一再削减该舰的建造数量,最后被缩减至可怜的3艘,试验性质十分明显。朱姆沃尔特级的功能绝对太超前了,以至于造价据称已高达43亿美元。

  2015年12月7日,朱姆沃尔特号开始海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依照目前进度,预计将于2016年移交给海军。另外两艘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将分别于2016年底和2018年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