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剂盒困局:为何确诊这么难?

26.01.2020  06:10
2020 01/26 05:54 分享 返回

  原标题:试剂盒困局:为何确诊这么难?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试剂盒的供给端产量充足,并非“供不应求”,而是卡在了春节运力紧张、高门槛的检测条件、以及相关药品资质的审批上。为此,国家药监局已于近日开启快速审批通道。

  记者 | 黄子懿 严岩

   除夕夜:12万人份的试剂盒

  1月24日,大年三十,上海小雨。徐汇区的华泾镇银都路上,四车道的马路上看不到一个人影。拐进一个园区,看到一栋楼亮着灯,远远望去就看见不少戴着口罩的人,在合作装配一箱箱盒子。盒子不大,红紫色的壳,远看像是一个药盒。这样一个盒子,是诊断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关键所在。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

  这些盒子都是即将送往武汉疫区的“核酸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捷诺生物科技公司研发,这家公司是国家卫健委公布确认的三家试剂盒生产、采购公司之一。一个长宽与智能手机大小差不多的盒子,可供50人使用。在阴雨连绵的大年三十,捷诺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本刊记者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加班加点赶工,一共60-70个人连轴转,当天预计在下班前可以完成生产12万人份的工作量,不眠不休可以更多。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在湖北武汉、黄冈、孝感等多地,用于确诊的检测试剂盒却火线告急,大量患者徘徊在医院门外,无法及时确诊。危难之际,生产商在加班加点地赶工,满足应急之需。除上海捷诺之外,国家卫健委还确认了上海伯杰、上海辉睿作为官方认可的供应商。

  “注定是个不平凡的除夕,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除夕夜零点将近时,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博士、宁波海尔施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吴勇发了一条朋友圈。照片上,员工们在会议室内,用PPT讨论着检测试剂盒。参会的十几人中,每人点了一份肯德基外卖作为年夜饭。随后,一位技术人员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与口罩,走进了灭菌室。

  海尔施基因科技也是能生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的公司之一。吴勇介绍,临床诊断试剂盒生产是成熟的工业体系,国内有多家生产IVD核酸检测试剂盒的公司。去年12月8日,武汉发现首例病例,1月11日科研机构公布基因组序列信息,约有30个厂家在一周内便研发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虽然国家疾控中心只推荐了三家企业的采购名单,但名单之外的企业也在加班加点生产。

  极快的研发与生产进度,对应的是超高的需求,来自以武汉为重点的全国各地。一家试剂盒生产商透露,试剂盒紧缺不仅存在于武汉,在沿海、西南等地,很多医院和疾控系统已开始大量进货试剂盒,以供疑似病例的确诊。

  “本来我们准备的是每日几千人份的,现在看产量可能得增加到每日上万人份。”吴勇说,目前公司节奏极为紧张,市场销售人员满负荷运转,上游供应链企业也紧急开工配合。过去一周,海尔施已为全国各地的医院和疾控部门免费提供了上万份检测试剂。

  试剂盒企业都在加班加点生产,但是否能满足武汉及湖北的检测需求?多家企业表示,试剂盒当前的产量与产能绝不是问题。“武汉需要多少,我们就能供应多少。”上海捷诺相关工作人员曾公开表示,公司目前已完成交付约15万人份的量。除夕前,他们在1月23日晚就通过专车,“将2万人份开车送到武汉城市边境,由武汉疾控中心收下。”该工作人员告诉本刊。

  其他企业也有类似表态。国家委托生产的上海辉睿生物对媒体表示,目前他们已累计生产约10万人份的试剂盒,日产量在2-3万人份,生产端供给充足。江苏硕世生物也称,公司正以每天10万人份的生产速度提供市场。

  “我们春节都是不休息的。”吴勇说,后期将酌情加大产能,最多时企业能做到一年上百万人份。他说,如果后期需求加大的话,公司可能会把产能做满,以供应市场需求。从生产供应的数量上看,试剂盒无疑是充足的。

本文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 责任编辑:顾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