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举行 海内外学子为全球治理注入青年智慧

02.08.2016  22:35

7月26日至30日,由复旦大学、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思来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承办的2016“青年全球治理创新设计大赛”(Youth Innovation Competition on Global Governance,YICGG 2016)举行。

红十字会国际委员会(ICRC)东亚区域代表处副主任奥斯力(Vincent Ochile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前副秘书长包润石(Richard Boucher),以及中国亚非学会会长、中国前驻南非大使刘贵今应邀出席大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邓晓贤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上,我校全球治理与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与上海思来氏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发布“青年全球治理调查报告”。

YICGG是全球首个由中国大学生自主创办运营的全球治理领域的国际创新比赛和国际性青年公益项目,是面向全世界青年的全球治理方案创新设计比赛。该大赛于2007年由复旦大学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发起举办,至今已走过十个年头。

“世界团队”的创意交锋

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66位选手参加了今年的大赛。参赛选手被随机分成9支“世界团队”,共同设计全球治理方案。大赛历时五天,分为“全球方案预选”“激情演讲”“世界咖啡馆”与 “世界团队方案展示”四个阶段。来自6个国家知名学府的学者担任评委。

2015年,联合国通过2030年发展议程,制定了具体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未来15年世界的发展规划了总体方向。作为激发各国青年关注和探讨全球问题、投入全球治理的平台,YICGG2016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贫困”作为决赛议题。消除贫困是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G20杭州峰会的重要理念,是全球面对的共同议程。由于世界各国发展阶段、发展程度以及治理模式的差异,在实现这一议程的过程中,必然会选择多元的途径。本次大赛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均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他们坚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创新扶贫模式,积极探索消除贫困的道路,充分展现了全球青年精英的智慧、思索和关怀,也让世界听到属于青年一代的诉求和声音。

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产生了极具创意,富有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促进有效的跨文化交流,能够引发共识的全球治理创新提案。本次大赛共评选出“最佳创意团队”(MIT)2支,“最具价值方案”(MVP)1个,以及“最佳表现选手”2名。

“最佳创意团队”奖颁给进入决赛的队伍中,初赛作品总得分最高的团队。获得这一殊荣的队伍分别是新加坡代表团和爱沙尼亚代表团。新加坡团队设计了“帮帮淘”、“帮帮众筹”和“帮帮派”三个渠道来保护贫困地区的文化传承以及改善这些地区儿童的教育条件。爱沙尼亚团队则建议根据城市生产的蜂蜜质量,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可比性的环境评价体系。

“最具价值方案”颁发给现场竞赛中表现最出色的“世界团队”。这一奖项由世界团队2队的“直接现金转移”提案获得。他们提出,通过给予穷人“无条件的基本收入”,不仅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也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尊严和自由的选择。

获评“最佳创意团队”和“最具价值方案”奖项的三份创意方案和报告将在经过完善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最终方案和报告后,由大赛主办方向联合国有关部门提交参考。

本次大赛还根据评委打分评选出了最佳表现选手2名,来自乌克兰的Olha Pererva和来自复旦大学的宫云牧获得了这项殊荣。

多国选手的文化碰撞

今年的参赛队伍中既有来自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选手,也有来自罗马尼亚、爱沙尼亚、阿尔巴尼亚等发展中国家的团队,每一项创意方案都能在YICGG的舞台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而在这些队伍中,有不少是YICGG的“老朋友”,如罗马尼亚的Gogozan也是去年米兰YICGG的参赛选手,阿尔巴尼亚的Klodeta则连续参加了2014、2015、2016三年的比赛。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这次来自同一所学校、同一支队伍的选手往往拥有不同国籍。如新西兰队的五名选手分别来自丹麦、中国、马来西亚和英国,只有一名选手来自新西兰本土,他们也是本届赛事中构成最多元的代表队。

为了便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参赛选手展示独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节目,大赛设置了“文化之夜”的活动。罗马尼亚选手们认为这是整个赛程的亮点,他们穿着民族服装,表演了极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善舞的姑娘小伙子们还热情的参与了墨西哥、塞内加尔等国选手的舞蹈表演。

大赛还安排各国选手参观上海博物馆、夜游外滩,给选手们提供近距离体验上海独特地方文化的机会。两位阿尔巴尼亚选手在乘大巴前往外滩时由于不熟悉路线,遇到了一些困难。她们回忆,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全车的乘客都在竭力帮助她们。巴士司机更是肢体语言并用,最终顺利地把她们送到了目的地。两位选手都深深为中国人的友善热情而感动。

在得知大赛完全是由复旦学生自己组织时,新西兰的一名女队员翘着大拇指说:“我看到整个活动大多由复旦学生自己组织安排,真的很了不起!我们学到了很多。”

青年志愿者的定制服务

作为全球首个由中国大学生自主创办运营的全球治理领域的国际创新比赛和国际性青年公益项目,YICGG成功举办的背后是青年志愿者们的默默付出。在YICGG这一跨文化交流的平台上,不同国家的青年汇聚在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分享各自国家的文化,探索全球治理方案。YICGG则提供给每个人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机会,为不同文化背景的选手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这种经历也将成为每个志愿者珍贵的记忆。

苏怡雨是复旦大学公共行政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今年,她第二次担任选手联络组的负责人。今年YICGG的选手来自29个国家,多元化的背后意味着差异性。因文化或信仰的不同,志愿者们需要进行差别化的服务管理。苏怡雨从最初的联络安排开始就因为时差要昼夜颠倒地忙碌。大赛期间, 她时刻坚守在 “一线”,从选手的饮食住宿安排,到大赛各个环节的调试,再到选手的出行管理,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但当看着他们每天安全顺利地出入会场,能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讨论,也是一件幸福的小事。” 苏怡雨说道。

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2013级本科生顾嘉伟是住店志愿者。他在大赛期间每天早起晚睡,负责选手们的饮食起居,清点人数,并带领选手参加各项议程。看似简单的工作,但是当服务的对象是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选手们时,很多小事也变得繁琐起来。为了兼顾所有选手的需求,在正常的餐饮外,顾嘉伟每天还需要为素食者、过敏者等有特殊饮食需求的选手定制菜单。顾嘉伟表示:“这些琐碎的要求一项一项看起来似乎并没有什么,但是当你面对一个好几十人的团队,往往措手不及。所以这样的志愿活动也很能锻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