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数据如何有道理?上海论坛告诉你 “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之道”圆桌会议共识精粹

01.07.2015  18:40

【编者按】

据新闻联播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贵阳考察调研,听取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和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解云上贵州、食品安全云建设情况。“我听懂了,贵州发展大数据确实有道理。”习总书记肯定了贵州发展大数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探索。

本届上海论坛期间,食品安全云平台的建设已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复旦发展研究院已同该平台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将共同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化与社会治理的决策咨询研究。

上海论坛期间圆桌会议上与会专家达成哪些共识呢?一同来一睹为快。

上海论坛2015“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之道”圆桌会议共识

由复旦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上海论坛2015”于2015年5月23-25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上,由贵州科学院主办的“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之道”圆桌会议,汇聚了北京、上海、江苏、贵州等地多位知名专家学者、政府和企业代表,站在社会共治的角度,重点围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食品安全云创新构建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进行讨论。食品安全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新业态,聚集食品安全的大数据,面向政府监管效能提高、企业自律、消费者明白消费、健康饮食,实现信息化服务和应用,形成社会主体之间良性互动,是创新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模式的有益探索。会议形成四方面共识。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必然需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性、营养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如何将衡量物质含量的数据感知出来,将信息及时分析、处理、传递给食品安全相关的社会主体,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是社会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基础,政府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预测预警,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食品的溯源;食品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的设计,提高服务的精准性,同时也能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检测机构利用云计算技术实现实验室的全程管理,提高效能,实现大数据的采集;消费者通过移动互联网获得食品安全的信息服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社会主体之间才可能实现科学的、专业的、良性的互动。贵州研发的食品安全云是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物,将成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重要技术手段。

食品安全云是社会共治模式的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食品安全云是互联网+食品安全新业态的创新,按照“公信为基、品质为本、共赢为旨”的宗旨,借助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通过软件、应用和服务产品,将政府、企业、检测机构和消费者凝聚在一个平台,实现信息的互动、风险的交流,形成食品行业以食品安全和营养为导向,减少甚至杜绝价格恶性竞争、潜规则泛滥的现象,有利于形成健康的产业生态,有利于实现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

食品安全云解决了社会共治中社会主体交流的难题

各个社会主体之间保持良好的信息流通,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化解风险,有利于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积极的参与食品安全社会共治。食品安全信息交流的基础,需要依靠专业的数据、严格的标准、丰富的知识和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服务。食品安全云依靠检测检验实验室接入食品安全大数据,与标准、法规、百科知识、厂家信息、产品信息等数据结合起来,依托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形成面向各个社会主体的信息服务,有效地解决了社会共治中社会主体之间交流的难题。

食品安全云按照产业化的思路,半公益的模式,打造现代的服务业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面宽、影响面大、敏感度高,单纯以公益的方式,食品安全工作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持续性都将受到影响,不利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按照产业化的思路,面向政府、消费者提供公益的服务,帮助食品企业和检测机构提高效能、降低风险,形成现代服务业,有助于产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服务亿万人民群众,成为现代信息服务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