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妇产科医院组讲师团走进中小学普及性教育

10.01.2018  20:50

图片说明:课堂上的孩子们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性知识。

  脱下白大褂,他们走进中小学生的课堂,用最通俗活泼的语言讲述青春期的知识,他们成了孩子们眼中最亲切的哥哥姐姐。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红讲台”讲师团团队,通过队员们小小的能量,不断将课程从最初的社工培训,一步步开设到中学、小学中去,向存在青春期困扰的孩子们提供专业医学支持,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期。截至目前,“红讲台”讲师团队已经走入50余所学校,累积受益的学生已达5万余人。而就在一个多月前,“红讲台”开始走进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堂。揣着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心怀青春期性教育知识传播的神圣使命,他们一直在路上……

   [讲课现场一]

  哥哥姐姐拿自己的糗事“现身说法

  随着上课铃声的敲响,璐璐姐姐再次走上黄浦区中心小学的讲台,开始为女学生们讲授“”知识。

  课堂内,坐着200多位女学生,遇到一张介绍生殖器的照片时,有几个女学生一边用手遮眼,一边岔开指缝偷瞄几眼。

  这时,璐璐姐姐提问了:“同学们,女孩子第二性征发育的时候,你们觉得哪些部位的变化最让你们觉得尴尬?”课堂一阵沉默,小朋友们似乎都觉得自己的“囧事”难以启齿。璐璐姐姐并不着急,反而自顾自地说起了自己的“囧事”:“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胸部变大了,觉得是件很丢脸的事情,于是我就悄悄在厕所里问妈妈该怎么办。结果妈妈大声对爸爸喊了句‘你女儿胸部发育了’,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听到老师自己分享的亲身经历,大家都哈哈大笑,瞬间觉得自己曾经的囧事原来也是别人曾经的苦恼。

  随着课程的进一步推进,渐渐地,害羞的学生抬起了头,睁大了好奇的双眼,仔细聆听老师的讲解,将害羞一扫而空;而活跃异常的学生也安静了下来,求知若渴地等待老师为他们解开身体的秘密。

  这样的“囧事”分享是“红讲台”讲师们常用的上课方法,讲师“二师兄”也曾在课堂上告诉男学生们:“晚上千万不要浏览一些不该看的网站,因为生长激素总是在夜间分泌,如果性激素夜晚出来捣乱,就会影响生长激素,那你们就长不高了。你们看我,本来应该再多长高一些,结果现在……”“二师兄”边说边叹了口气。面对这样幽默的讲课方式,学生们往往报以笑容,课堂的气氛由此变得更加活跃,学生们对于“”的羞耻感降低,印象也更加深刻。

   [讲课现场二]

  用植物生长类比讲解“我们从哪儿来

  “老师,我们要到几岁才可以生小孩?”“老师,我们是怎么出现在妈妈肚子里的?”……

  去年11月29日,在明珠小学的四年级性教育课堂上,“木头姐姐”让学生们自由提问。这是“木头姐姐”在产假结束前,第一次将性教育课堂搬进了三、四年级学生的课堂。她正是性教育课程走进学校的“红讲台”创办人——贺木兰医生。

  面对经常会有孩子提出这样的疑问,“木头姐姐”将这堂课命名为“生命的秘密”。童年时很多孩子都会问爸妈:“我从哪里来?”这是人类寻求归属的本能。“妈妈说,我是充话费送的。”“爸爸说我是打王者荣耀打出来的。”……这样的回答常常让作为医生的“木头姐姐”有些哭笑不得。

  这一次,“木头姐姐”选用独特的方式,为学生们讲解生命的奥秘。她先给学生观看她最新制作的PPT,上面展示的是植物生长的过程。木头姐姐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花草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吗?”学生们有的回答“要有种子,要种进土壤里”,有的回答“每天给它浇水”,还有的说“要买肥料施肥,给它增加营养”。

  “没错,其实我们大家出生也是这样的过程。”“木头姐姐”不慌不忙地说,“种子就是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土壤就是妈妈的子宫,而浇水、施肥就是胎盘和脐带的作用”。见到学生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她继续讲课:“如果以后有人问你们是怎样出生的,你们就这样回答他: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组成的受精卵就是我,然后我被种植到子宫里,妈妈通过胎盘和脐带向我输送营养,最后我努力通过妈妈的阴道顺产来到这个世界,或在医生的努力下通过妈妈子宫上的切口来到这个世界。”木头姐姐说,这正是“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标准答案。

  最终,在一片掌声中,“木头姐姐”结束了这次关于“生命的秘密”的课程讲授。

   【背景】

  数据显示中国每年人流约1300万例

  妇产科医院决定扛起“性教育”大旗

  “木头姐姐,小便和月经是从一个洞洞里出来的吗?”“处女膜长在什么地方?”“为什么那里有层处女膜,月经还可以流出来?”“睾丸为什么长在身体外面?”“我们要到几岁才可以生小孩?”“我们是怎么出现在妈妈肚子里的?”“卫生巾是谁发明的?”……这些看似单纯幼稚的问题,萌生于孩子们那好奇的小脑袋。尤其是10-17岁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懵懂、好奇、想要探寻未知,却缺乏专业的引导和解答。

  据2015年发布的《中国与其他各国性教育状况对比》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200万青少年进入性成熟期,在18-24岁的青少年中,48%的人发生过性行为;中国每年人流约1300万例,占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人流比率的四分之一,其中重复人流率占50%,人群中未婚比例高大40.45%,未成年人比例达50%。60%的少女不知道人流会造成子宫穿孔、月经不调、盆腔感染和不孕症等严重后果。

  而与此严峻现实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性教育的现状为:个人胡乱探索、家庭沉默不语、学校隔靴搔痒、社会态度不明。

  2011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团委“关爱青春·守候花季”青春期性教育项目应运而生。

  项目启动之初,医院团委仅有3名青年医生参与其中,没有合适的课件、没有统一的教材。贺木兰告诉记者,“作为医生,我们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培训,讲什么,怎样讲,怎么才能让孩子们喜欢上我们的课程?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

  经过初步的备课和准备,他们启动了第一场面向来自全市8各区县28个街道的30名全职社工的青春期性教育培训。讲座结束后,反响热烈,社工们表示受益匪浅,对日常社区该内容工作有极大的专业指导作用,这使讲师们大受鼓舞。于是,他们萌生了向学校走去,到孩子们中去的念头。

  上海市长寿路社区学校是第一个向他们投来邀请的初中,团委的青年医师通过生动有趣的破冰活动、丰富多彩的举例和活跃的现场互动,有效调动了课堂的气氛,受到孩子们的广泛好评。自此,课程的邀请如雪片般向讲师团飞来。

  慢慢地,课程的教案也日趋规范统一,讲师队伍逐步壮大。2013年团委讲师团正式成立,并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红讲台”,专设讲师团团长。每逢新职工入院,团委“红讲台”组织招新活动,通过针对专业能力、团队协作等的考察,优中选优。发展到现在,从最初3名医生的“单打独斗”,如今“红讲台”队伍已经扩展到34人,团队建设初具雏形。

  目前,“红讲台”的足迹已遍布上海浦东新区、黄浦区、虹口区、杨浦区、普陀区、长宁区、宝山区等12个区。授课学校的类型包括从小学到初中,乃至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同时,在医院的牵头下,“红讲台”连续三年参加上海市教委举办的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在上海市教委的平台上,为来自全市的优秀中学生讲授青春期性教育知识。至今,该项目累积受益的学生已达3300余人。

   机智

  取“萌名”拉近师生距离

  谈到为何取名“红讲台”,贺木兰说:“我们团委有“红马甲”志愿者、“红舞鞋”舞蹈团,我们要走上校园的讲台,索性凑个系列,就叫‘红讲台’吧”。

  贺木兰是一位产科医生,爽朗的笑容更像是孩子们的大姐姐。谈起被称为“木头姐姐”的原因,贺木兰告诉记者:“‘木头姐姐’是我自封的,对小朋友讲课,要拉近自己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这名字显得很亲切”。对成员的招募,他们采取自主报名的方法,只要是院内工作人员,有热情和兴趣参加此项活动,他们都会接收。组织活动时,由有经验的“哥哥姐姐”去校内讲课,新成员去旁听学习,之后则会对他们进行课前培训,等到培训结束后新成员们就能走上课堂了。

  “木头姐姐”、“进哥哥”、“二师兄”……“红讲台”的每一位讲师都为自己取了个“萌萌”的名字,那些生分的老师称谓统统不要。这些有趣的的名字能帮助讲师们在瞬间和孩子们拉近距离,课后孩子们更会热情地留下“哥哥姐姐”们的微信或QQ号。

   专业

  不同年龄学生上不同的课

  记者了解到,“红讲台”的讲师们来自妇产科医院的各个岗位,从医生到护士,从药剂师到行政人员等,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其中90后有6位。

  “能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青春期,让我们这份志愿者工作变得很有意义。”二师兄朱家斌说,只要他抽得出时间,他一定会去给孩子们讲课。

  在讲师团团长“木头姐姐”的带领下,讲师团建立了定期讲课培训制度,帮助讲师们分享讲课经验、改进讲课内容并不断培训新的讲师。

  在“讲师团”成员的一次次头脑风暴下,该项目已形成成熟统一的教学课件,以其生动幽默的内容、图片、视频、动画等相结合的表达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随着课程的不断推进,讲师们更是将课程细分成了适合11岁以上孩子的男生版、女生版课程以及适合11岁以下孩子们的“我是从哪儿来的”幼小版课程,不断扩展该项目的受众面,让更多的孩子得到适合自己年龄阶段的性教育知识。

   欣慰

  很多学校成“回头客

  “红讲台”的影响力增大了,越来越多的学校邀请“红讲台”医务工作人员走进校园,为学生讲授性教育知识,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支持。暑期上海市教委也组织相关夏令营活动,为了提高课程传播的效率,他们也与相关网站合作进行了课程的“线上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能达到20000多人。

  几个月前,北京东路小学已经向讲师团预约了本月19日的授课,这是他们第二次在北京东路小学开展性教育课程了。而黄浦区中心小学等好几所学校都成了讲师团的“回头客”,每年都会邀请“红讲台”去讲课,学生们听完课后称“很喜欢哥哥姐姐的课”。

  对于未来“红讲台”的发展,讲师团们充满信心,今年他们将继续组织约20堂课进校园,并且针对三、四年级的性教育课程也将逐步铺开。

  在未来的规划中,“红讲台”还打算与市教委合作编写青春期性教育的教材,印发到每一个中小学生手中;将讲座从线下延伸至线上,开辟网站、微信订阅号和微信公众号,让更多没有机会现场听课的学生受益。

  “红讲台”的讲师们相信,只要坚持将这件事做下去,就一定会越做越好。

   尴尬

  也曾被要求删除部分PPT

  虽然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在讲课的过程中讲师团也曾遭遇尴尬。

  曾经有一个学校在“红讲台”进校园之前,提出希望能先看一下讲课所用的课件,贺木兰在思索再三以后,将几张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发给了学校。但学校随后提出,希望删除一些比较“露骨”的图片。贺木兰只能先答应了,但是经过反复确认和思考,最终做出了“讲课时不做删减”的决定。

  上课的日子如期而至,“木头姐姐”又一次站在讲台上,内心有些担忧。当PPT上出现校方要求删除的“处女膜”和男性“性器官”的医学图谱时,“木头姐姐”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对于青春期的变化,有什么困惑和不解吗?”讲台下的学生们踊跃地发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木头姐姐觉得自己未对课件进行删改的决定是对的,而面对孩子们真诚的双眼,她也更加坚定了心中的原则:作为医护人员,他们所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身体。

  “含蓄、委婉的话语可以由家长、老师来传授,但作为专业的医护人员,我们应该将更精准的知识传授给这些祖国的花朵,一点不能含糊。”贺木兰说。而这堂课结束后,校方也对讲课效果很是满意,提前预约下次讲课。

   【专家】

  对于孩子的好奇,要有技巧地回答“技术性问题

  “女儿小时候问我,她是从哪里来的,我能解释给她听,‘你是从我的肚子里出来的’。但是有一天她问我‘男同学的小鸡鸡是干吗用的,我为什么没有’,我不知道怎么解释……”市民李女士说,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也希望能及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性教育,但是一旦涉及专业术语以及敏感词汇,她有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回答。

  在性教育的问题上,不少家长都面临着同样的尴尬。面对孩子一些敏感的问题时,他们常常乱了阵脚,有时候会选择“糊弄”孩子蒙混过关。

  贺木兰告诉记者,比方回答这个老话题,“我是哪里来的?”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由于心智阶段不同,回答的方式也应该不一样。比如学龄前儿童,可以和他解释“你从妈妈肚子里来”;到了小学,就可以讲精子和卵子;进入青春期,孩子问及两性问题时,则要告知孩子,性的需求是和社会责任相结合的。作为医学专家,不管回答任何年龄段的孩子,关于性的任何问题,都要坚持讲科学的原则,而不是随便找个不靠谱的答案。

  尽管讲师团的成员们希望通过他们的课程能让孩子们正确地对待青春期,但是,他们始终认为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性教育老师。“不能用回避的态度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越回避,孩子就越觉得神秘,好奇心就越重。在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时,父母应该通过行为和语言告诉他们,孩子的性器官就如眼、口、鼻一样都是孩子身体的一部分。”“二师兄”朱家斌说。

来源: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