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期海湾讲坛开讲,吴兆路教授讲述“武侠小说与传统文化”

24.11.2014  21:19

      11月21日,我校第57期海湾大讲坛在奉贤校区D教106教室开讲,本次海湾大讲坛邀请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吴兆路教授为学生作了题为《武侠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

 


图片说明:吴兆路在作讲座

 

      吴兆路介绍说,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主要类型之一,叙述“以武行侠”的故事是它的典型特征。武侠小说历来是人们最喜爱阅读的文学作品之一,这主要因为:一是武侠小说具有较强的幽默性,人们阅读它,是一种很好的娱乐消遣,使人们赏心解颐;二是还可以以妄驱庸、以骇起惰,也就是以神奇怪异之事来破除世人的凡庸和惰性;第三是武侠小说爱憎分明,充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和愿望,鲁迅先生说它是“为市井细民写心”。

      吴兆路认为,武侠小说这一通俗文学是源于人民在封建社会下的呻吟,于是寄希望于民间豪侠出来为他们鸣冤的意愿,这样就产生了最初的侠义小说。

      整场讲座中,吴兆路着重讲解了中国武侠小说的发展进程。魏晋南北朝是武侠小说的萌芽时期,到了唐代武侠小说基本形成流派,而到宋代时,武侠小说已经处于成熟阶段,主要代表有专著《江淮异人录》;明清时期武侠小说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即在这一时期完成,是武侠小说顶峰时期的伟大作品。吴兆路讲解了《水浒》中梁山好汉的侠义精神,认为侠客精神的特点也有一些局限性,例如侠义精神有时太过残忍,有时会被执政者利用而背离了替天行道的本质。总之,武侠小说中的侠客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