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咖”加速众创空间洗牌

26.07.2016  14:35
  WeWork来了!这句话在沪上众创空间圈内已叫嚷了近一年。
  去年以来,WeWork创始人在上海兜兜转转了好久,与很多区接触过,最终他们还是选在了距离静安寺一公里路程的静安区延平路,作为WeWork亚太区首个大本营。
  对此,WeWork给出了这样一个理论:有研究表明,越是富裕的社区,人们交往的可能性越大,越是人口混杂度高的社区,人们创新的可能性越大。
  有着“金五星”及多栋“亿元楼”的静安寺商圈,有着浓浓腔调的梧桐绿荫和咖啡香,以及带来海量人流交汇的多条轨交线路……种种特质,个个戳中WeWork的心头好。
  但事实上,接纳WeWork还是需要勇气的。
  近年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动、较低的准入门槛和资本的涌入,使得各地众创空间规模迅速扩张。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各类众创空间1.5万家。但伴随众创空间遍地开花的是,不少空间严重同质化,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而WeWork的入驻,对已有的国内联合办公模式将带来某种颠覆,加速众创空间洗牌。对于外界惊呼的“狼来了”,静安区倒乐见其成:正是要借“大咖”之力,加速行业洗牌,提升“静字号”众创空间的能级和魅力。
   大咖”加盟推动行业分化
  商务、人才、资金、信息流交汇的静安区,是国内最早的众创空间诞生地。早在2010年,联合创业办公社(P2)在静安寺附近建立了旗下第一个众创空间“静安之源”。这里诞生了大名鼎鼎的“足记”“周末去哪儿”等创新创业团队。截至目前,P2服务的创业团队超过300支,总融资金额超过3.5亿美元,其中超过10支团队得到了A轮融资。
  P2只是一个范例,整个静安区现有众创空间20余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5家,空间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聚集了大量创业项目及团队。
  根据不同的区域环境、产业生态,在市场之手的挥舞下,一些众创空间已逐渐显露出差异化特质。比如:“WE+·大宁空间”毗邻多媒体文化产业园及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定位于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主题;“复客中国·江宁空间”周边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定位于泛娱乐主题;“出类创空间”依托出类媒体优势,定位于传媒主题。此次WeWork的入驻,或将加速这样的行业分化和细化。
  “出类创空间”相关负责人很坦然:“WeWork就好比众创空间的先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我们完全可以差异化竞争,比如说,针对房租承受能力更有限的微小型团队和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重在提供投融资对接等服务。
   傲娇”又热情的科委主任
  林晓珏,静安区科委主任。“傲娇”和热情,这一对有着相反意思的形容词,却能在她身上融合得天衣无缝———但凡有众创空间前来“讨补贴”,都会得到相同的答案:“政府补贴可能会有,但也只是‘毛毛雨’”;而当这些空间要对接、要服务时,林晓珏又会“冲在第一线”,成为“政府资源集散点”,忙碌到微信屡屡被“刷爆”。
  对于自己身上的“矛盾”,林晓珏解释:静安区综合优势明显,各类投资和运营主体来此开设众创空间的意愿强烈,区域内众创空间市场化水平高。“只有经历过市场残酷竞争、淘汰后站稳脚跟的,才有向上发展的可能。政府所要做的是引导少一点、监管慢半拍、服务跟得上,让创新创业活力自然迸发。
  就像此次WeWork入驻静安区,政府并没有给出异于他区的优惠政策或补贴,只做了一件事:以区科委为“桥头堡”,协助该项目与区各委办局对接,尽量减少“大咖”入驻的各类“摩擦系数”。
   打造“大社群”应对市场洗牌
  针对即将到来的众创空间“洗牌年”,静安区已筹谋在先。
  据透露,下一步,静安区将重在打造创新生态系统,抓好企业主体、服务功能和协同机制,按照“政府服务空间,空间服务企业”的思路,多方位强化对区内众创空间运营主体的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众创空间向创新创业企业及团队提供一揽子服务,解决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比如,为入驻的创新创业团队及企业开展注册、税务、法律、财务、人力资源等信息咨询及服务;举办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培训辅导、投融资对接等活动。
  区科委也将支持各众创主体之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合作,促进资源关联共享,将静安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的生态社区———一个有着宽泛概念的创新创业大社群。(记者 顾一琼)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