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20期沙龙在闵行校区举行[图]

01.12.2015  18:28

2015年11月26日,在交大闵行校区法学楼401会议室举行了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二十期学术沙龙——青年学者专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的王球讲师与媒体与设计学院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印闯先后发表学术报告。沙龙由蒋宏教授主持。

王球作题为“认知科学研究中的概念分析——以Belief/Alief区分为例”的报告。报告中,王球首先引用了朱菁教授的《哲学与认知科学的金婚50年》,讨论了哲学家在认知科学中的角色与地位,指出了概念分析是哲学家的拿手好戏,以及认知科学中的研究中需要哲学家介入以帮助厘清该交叉学科中的高阶概念,诸如“认知”、“智能”、“信念”等。其次,他基于民众心理学和常识心理学的视角,向与会者分析了“Belief”这一概念,并给出了哲学家对此基于表征主义和行为主义倾向论的解释,并列举了“在悬空的玻璃地板上人们即使知道安全也因恐惧而不敢行走”等经典案例,对传统经典的Belief理论提出了挑战。

虽然目前我们国内对此研究无几,但国外的哲学界对“belief”和“Alief”理论的研究颇为热烈。王球全面分析了belief与知识和理性的相关性,alief则对应为非理性的心理状态的结论。并通过证伪的科学方法,针对alief理论的质疑提出了反驳,指出alief理论可以在实际层面上阐释belief理论所无法解释的一些心理机制问题,并认为Alief理论是把人类作为理性能动者的不确定性予以客观地强调,引发了与会者的思考和热烈讨论。

印闯作题为“对国家形象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的报告。报告指出,随着中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进程,国家形象问题成为政府和民间日益关注的话题,同时也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研究热点。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国家形象领域的研究已经产生丰富的成果。而其探索的基于知网的相关论文数据研究,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有关国家形象的研究论文,其作者所提供的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并通过聚类,多维尺度和社会网络分析等手段,将这些关键词加以分类组合,做出可视化处理。印闯经研究发现,国家形象研究大体集中于四大主题群落:武术和国家形象、奥运会和国家形象、传播和国家形象、软实力和国家形象。

根据目前国家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趋势,印闯预测了一些未来的研究热点。首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很有必要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纳入国家形象研究视野,研究这些国家对中国形象的认知,这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其次,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个人生活的渗透,传统的传播思维受到挑战,可以预见,新媒体背景下的国家形象塑造问题将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最后,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中国制造业水平的升级将使更多中国产品走向世界,因此“中国品牌如何走出去”、“中国制造如何影响国家形象”、“国家形象如何影响品牌”等问题也将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两位演讲者就自己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在报告期间就与在场听者进行了及时互动,场面热烈,体现了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平台的学术沙龙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这种“即时互动”、“你言我语”、“批判与质疑”、“头脑风暴”式的学术交流形式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与认同,演讲者和与会者均在交流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