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二十六期学术沙龙在交大举行[图]

27.09.2016  15:40

9月22日,社会认知与行为科学第二十六期学术沙龙在交大闵行校区密西根楼401会议室举行。美国华裔教授学者协会会长、秘书长孙涤,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言语-语音-听力科学系副教授、交大外国语学院特聘教授张扬先后做了学术演讲。沙龙由葛岩教授与蒋宏教授共同主持。 

孙涤首先做了题为“用科学方法及工具重新诠释易经的思路”的报告。孙涤以演讲日当天恰值秋分时序为切入点,阐述了人类对太阳及天体运行的观测的简要历史并进而引入了“大道至简”,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的易经世界观,从而提出了“易学现代化之可能性”的思考。报告中,孙涤插入了邵雍、白晋、莱布尼茨的易学趣事,说明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二进制算法的相同之处,以解释易经中的观点系可与现代科学体系共荣。孙涤提出了大衍筮法与随机过程,随机数发生器等一系列概念的对比,并辅以朱熹《周易本义》里的筮仪,进行了概率学的占卜随机性论证。孙涤还结合了中华气息浓厚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并展示多个自制模型加以说明,再一次展示了如其报告题目的科学方法对传统智慧诠释的案例。孙涤的演讲深入浅出、语言生动、逻辑清晰、论据和演示推导科学精致,得到与会者的积极反响。同时,在演讲过程中他充满激情地指出,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包括《易经》,其中的核心内涵和科学经验我们不能轻易丢弃,其阴阳环抱理论、天人合一思想以及节气规律应当在今天的条件下,我们有责任用新的工具进一步解析和阐释其科学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张扬做了题为“言语和语音的大脑认知加工”的报告。报告介绍了张扬本人的研究背景与团队,亦让与会者了解了其背后支持的强大科研团队和明尼苏达大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强调应用研究的办学理念,并以他的团队以问题为导向,采集的大量样本为基础,进行实证数据分析研究为案例,并可进行重复实验与证伪,展示了务实细致的科研精神。张扬展示了其以美国人和日本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大脑神经系统对外语和母语之差异的研究并发表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成果,比如研究揭示了出生后不同时期的新生儿亦会对语言作出兴奋度不同的感知反馈,尤其是对其母亲的语音、语调和话语具有显著的敏感性,从而验证了大脑感知功能具有遗传性。张扬进一步对母亲语言对婴幼儿语言能力具有影响这一命题进行了充分论证,还对失聪康复的幼儿和没有经过专门学习训练的儿童在口型辨字母发声的比较研究中得出重要结论,并于在场的精神卫生学者与语言学学者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及时交流互动,认同了婴幼儿时期母亲的面对面交流对其智能成长的重要意义。张扬还基于其曾与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多地参与研究的背景优势,分析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并就未来言语-语言-听力学科基于实验研究而非简单文本研究的显著优势进行了展望,对与交大合作开展认知神经语言的基础研究、神经语言治疗和康复培训,以及开发相关的中国版言语-语言-听力与认知神经关联的应用软件等充满期待和信心。张扬在报告中与与会者分享了已经及正在开展的10项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