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首架C919正式下线 计划2016年首飞

03.11.2015  10:16

C919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正式下线

  千呼万唤始出来,7年来民航人和飞机爱好者一直期盼的中国大飞机终于露出真容。昨日,在中国商飞公司新建成的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厂房内,随着大红帷幕缓缓拉开,一架带有“商飞蓝”和“商飞绿”涂装的新型商用飞机完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正是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至此,经过7年设计研发,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

  中国商飞公司董事长金壮龙表示,根据工程发展阶段计划安排,C919大型客机项目后续还将开展航电、飞控、液压等各系统试验、机载系统集成试验和全机静力试验;首架机作为试飞飞机,首飞前需要完成系统调试、试飞试验设备和仪器安装等工作,计划于2016年首飞。

   减震系统能缓冲飞行颠簸

  中国商飞介绍,C919“更安全、更经济、更舒适、更环保”,客舱空间与同类竞争机型相比有较大优势。后续还可在基本型的基础上,研制出加长型、缩短型、增程型、货运型和公务型等系列产品。

  C919大型客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将达到比现役同类飞机更好的巡航气动效率。

  在机头部位,B737和A320所采用的,都是6块挡风玻璃的设计。而C919的机头只有四块大面积挡风玻璃,显得“眼睛”更大,这不仅使得看上去更美观,给驾驶员的视野也更宽广了。

  平时坐飞机在旅途中,最痛苦的当然是遭遇气流时的颠簸,和飞机高度爬升时带来的耳压变化。而乘坐C919时,这些不舒适的体验将被有效降低。C919的客舱机构外增加了减震系统,可以尽量对飞行中的颠簸进行缓冲,同时在客舱内壁设置了单独的通风口,更好地调节机舱内的气压变化。

   试飞估计还需1年左右

  C919,从总装到试飞,再到能够交付使用,需要走很长的道路。国产涡扇支线飞机ARJ21就是一个实例。2007年12月,首架ARJ21-700飞机在上海总装下线。直至去年11月,该款飞机适航取证前试飞任务全部完成。2014年底,中国民用航空局才向中国商飞颁发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证。

  “ARJ21-700试飞也给C919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昨日,C919试飞工作负责人表示,C919首架机下线时已经在各个部件上安装试飞所需要的设备或“接口”,不用根据需要再进行部分拆卸工作。此外,试飞的各种准备和培训也已开始。

  据了解,C919计划需要6架试飞飞机,承担不同的试飞任务。

   适航把关按国际最严标准

  “下线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60多个大项,1000多个子项目需要完成,一定要一项项认真做好。”李家祥昨日强调,民航总局作为民航飞机制造适航的把关者,会按照国家最严标准确保C919安全可靠。

  据介绍,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研制,包括宝钢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C919的配套采购是全球招标,但不是从市场上买过来装在一起,而是给系统供应商提出要求、提出规范,使系统供应商按照要求来研制系统。C919是利用全球资源,因为中国民机市场实际上是全球的,必须达到全球的标准。

  ●C919的第一个“9”寓意是天长地久,“19”代表的是中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C是China的首字母,也是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

  ●C919大型客机是150座级的单通道飞机,和波音737-800、空客320相当,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保有量最大的两种机型,占全球市场的70%。

  ●于2008年开始研制,基本型混合级布局158座,全经济舱布局168座、高密度布局174座。

  ●标准航程4075公里,增大航程5555公里。

  ●目前,C919大型客机国内外用户数量为21家,总订单数达到517架。

  ●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在C919机体结构用量分别达到8.8%和12%。

  ●C919比现有的飞机燃油消耗降低13%到15%,阻力减少3%,舱内噪音减小3到5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