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学者应邀观摩大选 上海元素助乌中文化交流

29.03.2015  10:43

  28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新闻中心召开总统选举前的最后一场新闻发布会。乌中选委主席阿卜杜萨洛莫夫介绍了乌方筹备大选所作的相关工作,部分国际观察员及乌国内外媒体到场。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不乏上海元素。据悉,此次乌兹别克斯坦大选期间,上海方面有10名专家学者受邀作为国际观察员赴乌出席相关活动,其中有3人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

  此前,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网站俄语版刊登了一篇名为《祝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总统选举成功》的文章。文中对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在卡里莫夫总统领导下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表示赞扬,祝愿乌兹别克人民总统选举活动圆满成功。

  也许有人要问,乌兹别克斯坦方面为什么会对一所上海的大学如此青睐?一所上海的大学又为何会对千里之外的一个中亚国家的大选如此关注呢?这就要从联系双方的纽带——孔子学院说起。

  乌兹别克斯坦第一所孔子学院——塔什干孔子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中国在全球成立较早的孔子学院之一,也是中亚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访乌兹别克斯坦。中乌两国签署了7项双边合作文件,其中关于在乌兹别克斯坦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市建立孔子学院的协议,是两国为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夯实文化基础的具体体现。

  撒马尔罕孔子学院由上海外国语大学与撒马尔罕国立外国语学院合建,于2014年11月27日正式揭牌。虽然此前并未进行广告宣传,但在学院正式开课前,还是有不少人闻讯而来,要求报名。这些报名者主要是撒马尔罕外国语学院以及几名来自其他高校的大学生。撒马尔罕外国语学院的汉语本科专业设立于2008年,每年招生20人左右,此前一直由中国公派教师负责主要的教学工作。

  记者有幸通过撒马尔罕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涛结识了几名该院大三的学生。在交谈中明显可以感觉到他们对中国发自内心的向往以及为学好汉语所付出的努力。学生纳迪尔别克说,在撒马尔罕除了孔子学院的老师外,很少能遇到可以交流的中国人。希望以后能够到中国留学,更真切地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学生达斯坦甚至用中文和记者聊起了中乌两国家长对于子女婚姻选择的影响。

  当聊到时下在中国非常流行的手机软件“微信”时,学生们纷纷表示都在使用。纳迪尔别克在其微信的个性签名中用汉语写着“我爱我的家”,还有一个名叫胡尔希德的学生干脆直接将自己的所在地区设为“上海崇明”。

  学生们一致认为,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在多个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乌中两国高层和民间的双边往来越来越密切。可以预见,两国未来的文化交流及经贸合作会越来越频繁,学好汉语大有作为,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中国走一走,去上海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