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App还要看公交站牌和红绿灯 你知道上海"避堵神器"么?

14.11.2015  09:14

  原标题: 上海的“避堵神器”,你知道么?

  建言“十三五”:“多方建设、收益共享”才能尽快建成“数据仓库

  目前,上海的智能交通布局仍在继续延伸和完善,“多渠道建设、收益共享”这个问题却已经必须被“摆上台面”。

  智能交通建设属于投资分散、投资回收期长的项目,如财政直接投资,每个项目立项、审批程序较多。专家建议:

  ——聘请相关专业咨询单位制定整体实施方案,由相关专业施工单位出技术来建设实施,完成后由专业咨询单位进行审核验收,政府出资进行购买,或者采用通过社会资金建设、在智能交通中注入商业开发模块以便回收投资等方式实施;

  ——考虑到公交车辆装载电子设备、区域智能停车管理会给公交、大楼物业等带来一定的业务影响,可以对他们进行收益分享和补贴;

  ——对于进行智能交通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则可以通过高新技术产业认证,使其在税收上得到一定优惠,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研发和建设。

  今年6月,上海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本市交通行业科技创新的若干意见》透露:目前上海公交车辆到站动态预报功能已经基本实现。在传统的站点设施、网站、广播电视发布静态查询信息、线路规划的基础上,上海利用电子站牌、移动终端发布实时到站信息。巴士集团已在4635个站点设置二维码标识,实现手机扫描即可知晓本站经停公交车的信息;浦东公交完成了约1700根具有实时动态信息发布的太阳能电子站牌,70余块具有中英文发布功能的首末站智能发车屏。

  在国内,绝大多数的红绿灯都无法实现智能化应用:一边道路空空如也,一边拥堵情况严重,但红绿灯的时间依旧一成不变,造成了时间和资源的严重浪费。目前,浦东已完成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和道路标识系统三大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驾驶员可根据诱导牌实时了解道路情况和绕行方案,甚至连红绿灯也能根据车流量自己调节信号时间。

  曾经,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每天早晚高峰的场景令人眼花缭乱:横向,智能信号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道路标识系统等多个系统构成完整的交通管理体系;纵向,上海交通分为中心城地面道、城市快速路和郊区干线公路三张路网彼此链接。要让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交通网络,动得更安全顺畅,需要对大量的交通基础信息进行快速搜集、分析和传输。

  如今,通过中心城区地面道路的感应线圈、光缆和道路监控设备,各种交通数据云集成一个“数据仓库”,大大提升了这些数据的处理和运用效率。以早晚高峰交通信息发布为例:经过路口的车辆数量和速度通过电缆快速汇集至信息中心,通过比对分析后及时发布至遍布高架和地面道路的信息诱导牌——从信息搜集到在诱导牌上显示,全程只需2分钟。

   在上海,你可以使用这些智能交通App

  智行者

  “智行者”由上海交通信息中心推出,2013年初正式运营,提供快速路网、高速公路网、地面道路实时路况信息,出行途中会自动弹出前方路况。这一应用还集成了语音播报功能,实现了图形中相关快速路入口匝道控制信息、快速路交通事件信息等信息的语音播报。截至目前,访问量最大的几张路况图分别为:快速路全域图、沪闵高架路图上海南站前、南北高架洛川路入口前、延安高架延东立交前、中环路共和新路立交前、南北高架中环立交前——基本都在快速路上。

  乐行上海

  “乐行上海”App,每2分钟更新一次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实时路况,市民还可以查看监控摄像机拍摄到的关键路段实时快照,及时了解路况信息,也可查询最近一周的中心城快速路夜间养护封路计划、上海地区国省干线公路的计划性施工封路信息、上海地区道路夜间施工备案信息等。

  上海公交

  提供“实时公交”服务,实现了公交和地铁等的换乘查询,目前通过各种途径的下载量约320万,日活动用户100万人次左右。未来,市民还可以查询实时的公交、地铁、轮渡、铁路、民航、步行、自驾车等全方位的出行线路规划;中期,还将考虑集成智慧停车功能,通过这个App,市民可实现车位预定、停车移动支付等功能。

  上海停车

  可以通过约100家经营性公共停车场(库)和200条道路停车场路段的停车泊位实时动态信息。驾驶员在出行前,只要输入目的地名称或通过图钉设定目的地,即可查到目的地周边1公里范围内停车场(库)信息,然后借助地图提供的实时路况信息功能直接导航,方便驾车族快速找到正规停车场就近停车,停取车过程进出便利、付费透明。未来,还将鼓励、支持相关企业开发基于“上海停车”App的停车泊位预约、电子支付、错时停车等增值服务功能。据悉,明年底有望实现对本市公共停车资源的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