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珍惜和平生活,还要好好学习”

01.11.2016  00:38


要珍惜和平生活,还要好好学习



十万烈士之乡赣南多名老红军:最希望当代学子传承“红色基因



2016年10月25日   03: 国内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首席记者 徐瑞哲



  赣南老区,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烈士就达十万之众,分别占全国烈士总数7.5%,江西全省烈士总数43.3%,而无名烈士更是逾20万人……这些为国捐躯的烈士大多只有20多岁,与今天的大学生同龄。



  “这里的山是红的、水是红的,人也是红的。”上海电力学院大学生理论社团“时习社”社长孙修明告诉记者,在走遍这片万里长征始发地——赣州五县市之后,他和社会实践队员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这也是他们面访的多名97岁至103岁老红军,最希望当代学子传承的“红色基因”;这也是此次“亲历计划”的行动承诺,将这批终身战士的影响传至每个师生身上,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



  断指的他送3个儿子当兵



  在江西赣州这个红色故都,从于都、兴国到瑞金、信丰,在当地民政等部门帮助下,他们能找到的最高龄红军是现年103岁的李佐棚。老人家大病初愈,离院回家。他18岁参加红军,先后加入中央警卫师、兴国模范师、红三军团6师18团。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左手无名指负枪伤,截掉手指才保住性命。



  如今,李佐棚全家20多口人,四世同堂,儿孙绕膝。他一直告诉小辈:“男儿就应该去当兵,用自己的力量报效祖国”。他的3个儿子在他的影响下都当过兵。



  放下枪拿起锄躬耕故土



  与李佐棚同乡的钟发镇,至今守望着故土——兴国县长岗乡。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兴国仅有23万人,参军参战的就是有9.3万人,经历了生与死、灵与肉、血与火的战斗洗礼,仅解放初期被授衔的兴国籍将军就有56人,列江西之首、全国第二。



  而钟发镇并不是将军,只是普通农民。今年97岁的他,13岁就志愿加入红军,人还没枪高。15岁时,他跟随部队开始长征,血战湘江、四渡赤水、翻越雪山,历经了全程征途。



  钟发镇告诉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方田,飞夺泸定桥时,他才16岁。“力气大的战士可以扶着栏杆向前移动,可我个子小,抓不牢两边碗口粗的护栏。”老人家正襟危坐、精神矍铄地回忆,“我当时吓得心扑通直跳,只好闭上眼睛,趴在先头部队铺好的木板上,像蜗牛一样匍匐过了桥。



  在国家危难之际不畏枪林弹雨,又在和平年代回归农村朴实无华。新中国成立后,钟发镇放弃在军中当干部,放下枪拿起了锄,回到这片生养英雄儿女的红土,以及如今这个种满蔬菜的院子,躬耕了一辈子。



  单耳失聪连说三遍爱国好学



  子弹从他的左眼射入,从右耳射出。他死里逃生,但终身伤残。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回春楼,“时习社”实践队员辗转找到了这位102岁的长征老红军王承登。得知是在校大学生,老人家激动不已,声音洪亮地连说了3遍:“年轻人,要热爱我们中国,要珍惜和平生活,还要好好学习啊!



  “这一枪要命啊,流了好多血,我在山坡上昏迷了一天一夜,大家都以为我死了,但是我没死啊,后来是一位侦察兵侦察敌情时发现了我……”16岁参军、20岁入党的王承登,拿出一本图文回忆录,一页一页地翻着,向大学生们讲述他参与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故事,他现今还天天关心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时事。来自电气工程学院的新生队员陈梦伟说,与老人交谈,靠近他的左耳说话,还能发现他眼里依旧透露着那股当年的万丈豪情,不少实践队员听得眼眶都湿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