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专家支援西非抗击埃博拉 经过65天奋战后返沪

03.02.2015  12:31

  如果说,医生这份职业常常需要行走在生命边缘,那么恶性传染性疾病的救治就像拔河,生死只在一线间。去年11月,上海医生卢洪洲临危受命加入首批国家援非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前往埃博拉重灾区塞拉利昂。经过65天奋战,他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回国,经过21天医学观察后,昨晚安全返沪。

  昨晚,卢洪洲在虹桥机场向记者讲述了中国医生在西非的65个日夜。

   弗里敦:一座不设防的城市

  去年11月5日,为发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我国组建了首批公共卫生师资培训队,前往埃博拉疫情最为严重的塞拉利昂,开展公共卫生师资培训和援非抗疫工作。

  曾在SARS、H1N1、H7N9等历次传染病事件中发挥作用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党委书记卢洪洲教授,是此行唯一的上海医生。队员们由京启程,由于许多国际航班取消了疫情国航班,飞机四起四落,历时30余小时,跨越1.4万多公里,一路颠簸到达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

  “和想象中疫区很不同,市中心人声鼎沸,繁华地带人山人海,从当地民众身上丝毫看不出对疫情的恐惧。”回想起初抵达的情形,卢洪洲至今仍有些后怕。塞拉利昂是西非埃博拉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而弗里敦则是全国人口最密集、疫情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卢教授说,城市中到处是临时搭建的铁皮房或草棚房,大批农民涌入找工作,他们随地大小便,导致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弗里敦如同一座毫不设防的城市,埃博拉病毒肆虐传播,每天新增50-60个病例。

  经过多日走访,卢洪洲吃惊地发现,死去的埃博拉患者也成了病毒传播的中介,有一半以上患者是在葬礼上被感染的。原来,在非洲传统葬礼上,家族成员甚至全村的人都要抚摸亲吻死者遗体,而埃博拉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通过体液传播。

   直面病毒:防护服沾上呕吐物

  然而就连当地医务人员对埃博拉病毒也知之甚少。在疫情流行早期,很多医生护士在非上班期间被亲戚叫到家里为患者打针,由于没穿防护服,导致医护人员被感染。在医院中,连体防护服、一次性手套、防护面罩、N95口罩等防护设备不齐全。院内感染防控机制也不健全,随地都是患者的呕吐物,医生防护服上也沾有患者的血液或者呕吐物。医护人员在给患者做穿刺或上呼吸机、血液透析时,一不留神就会被感染。

  而这正是中国派遣公共卫生培训队来到西非的主要目的———告诉弗里敦的医生护士们,怎样有效防控埃博拉。告诉普通民众,他们正在面对的是一种超级病毒。队员们在3天内开办了第一期培训班。卢洪洲和队友们一头扎进各个疫区最前线,为当地人员上课,传授防控的关键知识点。培训过程中,队员们随时面临着被感染的风险。最初培训教室设在塞拉利昂国家图书馆,尽管疫情严重却依旧照常开放,每天人流量很大。但卢洪洲又发现,一些培训者本身已经有了恶心呕吐等发病症状,却不肯告诉他们。有一次,在一个选区30名学员中21人缺席,经了解才知道,是该选区一个有地位的人患埃博拉趋势,其他人都和他有过密切接触。这意味着,卢洪洲和他的队员们始终与病毒进行着密切接触。

  正是在这种随时暴露于危险的状态下,中国医师培训了4000多人,覆盖了疫情最严重的首都西区城市和农村。经过培训,民众卫生习惯得到很大改观,养成了洗手和测体温习惯,病逝尸体得到了消毒。

   疫情转机:2-3月内有望控制

  截至今年1月22日,共有9个国家发现21724例确诊和疑似埃博拉病例,其中8641人死亡。随着各项防控措施的到位,塞拉利昂每日新增病例数已经下降到14例左右。卢洪洲表示,从2013年12月西非开始出现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至今,持续将一年多的西非埃博拉疫情已出现整体病例下降的拐点,基于目前疫情防控状况,西非埃博拉疫情将在未来两到三个月内得到控制。

  不过,卢洪洲坦承,如果西非疫情不彻底结束,依旧不能排除传入中国的可能性。“但即使发生,也都是个案,埃博拉疫情不可能在中国流行。”经历了西非这场病毒抗击战后,这位著名传染病专家对于历经SARS洗礼的中国公共卫生防控体系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