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仁济西院试行“延时门诊”下班也可以看病

12.12.2015  01:17

  明年,在中心城区的三甲医院看病住院,看病的心情将会大不同。年底,沪上几家大医院再次以新颜亮相,看病流程同步升级。上海首家西医医院仁济医院西院离全面完成大修只有一步之遥,而新的看病模式“延时预约门诊”已经悄然推出——白天无法请假看病的上班族可以在工作日的四点半到七点半时段预约看病。瑞金医院的新大楼在筹建5年以后本月也开始运行,病人将住进“智能病房”。住院不再杂乱,在非探视时间医院将逐步推行一床一卡制度,探望病人需刷卡进入病房,重症监护室病房也将分时段开放,家人可以从专门通道进入探望。

   仁济西院——“延时门诊

   下班看病不再吃“闭门羹

  昨天17时,忙碌了一天的仁济西院门诊渐渐归于平静。按照预约看病时间,李小姐拿着健康预约服务卡来到门诊,呼吸内科医生已经在此等候,“咳嗽半个月了,越来越严重,但是年底了单位很忙。想到去三级医院看病要抽出一整天的时间,就一直拖着”。

  第一次在下午四点半以后看门诊,李小姐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更让她惊讶的是,挂号、检查都不用排队,半个小时搞定一切,“第一次这么轻松地在三甲医院看病。”李小姐看的是专门为上班族开设的“延时门诊”,她告诉记者几天前从单位拿到了一张健康预约服务卡,将信将疑预约后竟然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看病。

  昨天,记者在“延时门诊”看到,相对于白天诊室熙熙攘攘的场面,“延时门诊”患者较少,医生情绪比较放松,与患者的沟通更加耐心。在这里,和普通门诊最大的不同是,完全预约制,提前的电话预约相当于一次预检,提前主述症状。

  与此同时,“延时门诊”特别针对上班族,须企事业单位与院方达成协议后,上班族才能得到健康预约服务卡,在延时门诊看病。目前已经有五六家单位和医院开设了绿色通道。

  “延时门诊并不只是将门诊时间延长几个小时,安排几个医生加班而已。”仁济医院副院长李劲介绍,拥有健康服务卡的患者完全不用担心延时门诊的医疗水平不如白天,“目前,以内科诊疗和健康管理为主,今后计划逐步扩展到所有学科”。

  针对有患者担心在“延时门诊”时段去看病,如果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检查,会不会因为已经是下班的点而吃“闭门羹”。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这种担心没必要。因为医院既然开设了延时门诊,挂号、收费、相关检查等都会有保障,药价、检查费都和白天一样。

  仁济西院明年年初将全部修缮完毕,历经沧桑的上海首家西医医院变得很小资,很精致:住院病房是欧式的,门诊五楼平台还有个露天咖啡吧,可以看着外滩风景等待看病。李劲透露,“延时门诊”刚刚开始试点,仁济西院在硬件设施升级完毕后,将针对黄浦区中心城区白领、公务员看病进行进一步流程升级。

   瑞金医院新大楼——“智能病房

   病人住院可享独立熄灯时间

  而在几公里之外的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胰腺外科和心脏内外科的病人们正在搬家。住到新的病房里,很多病人感叹:“从老楼到新大楼,住院的心情也明亮了。

  昨天,记者在瑞金医院新大楼8楼的心脏外科看到,“智能病房”的每个细节都与众不同——传统的床头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病床头顶上方的智能电子屏,实时显示患者信息及治疗信息,护士发药、医生查房,一目了然;智能屏一侧多了一盏阅读灯,病人可以拥有自己住院熄灯时间,深更半夜其他病人诊疗时不用统一开大灯了;病床上固定移动式的小桌板变成了活动式,病人吃饭时无需再跟着桌板的位置费力地调整姿势;窗户的平台矮了,阳光洒在病房的每个角落,躺在病床上也能望到窗外的法式梧桐树;每个病人除了床头柜,还有一个储物壁橱:每人都有一个手环密码锁,财产安全更有所保证;半透光的窗帘既能保证患者安然午睡,也便于护士照护病人。

  除了智能,新病房更安全。新大楼大部分病区设置了针对亚重症病人,特别是术后患者的护理病房,病房内配备设备吊柱,可供设置多种监护仪,以及气体、吸引、电源接口。心内科等一些需要适时观察患者状态的病区,病房门口就设置有专门装置,可自动通过医护人员胸卡,记录护士夜间进入巡视的信息,后台会自动记录统计及回顾。

  五楼的重症监护室也和以往不同了,重症监护室病房外特别留出了一条家属探望走廊。在允许的时间内,重症病人的家属可以穿好探视服进入。瑞金医院党委书记杨伟国告诉记者,瑞金医院新大楼逐步启用后,住院流程将升级改变。今后将严格探视时间,新大楼将对进出病房大楼的人群进行分类,通过不同出入口,进行区别管理,执行一床一卡制度。瑞金医院的老住院大楼也将重新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新大楼启用后,停车位也大幅增加,将缓解瑞金医院停车难问题。

   中心城区三级医院

   都在以不同形式进行硬件改造

  虽然中心城区用地紧张,面对越来越多的门急诊病人,沪上几家大医院都在进行各方面的硬件改造。

  今年3月,九院新门诊大楼将试运行,这是九院20年来首度整体扩容,九院所有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容,热门的口腔科室将从原先的近250张椅位扩张到300张椅位。在九院新门诊大楼每个楼层均设有自助挂号缴费机和人工挂号缴费窗口,50多台自助机让患者分流到各楼层,不用再跑到一楼大厅缴费,缩短排队等候时间。由于大部分门诊整体外搬,位于制造局路的“老九院”得以展开学科发展调整与新布局。

  去年年底,中山医院新急诊部在斜土路上开诊,新启用的急诊部急救流程设计更趋科学合理,急诊留院观察的床位数比原先增加,配置的急救医疗仪器设施也更为先进,能够为病患提供一流的医疗急救服务。

  除了中心城区,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今年10月中下旬开始在嘉定区安亭镇墨玉北路700号试运行,这是上海最新获批的一家“最年轻”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东方肝胆”安亭新院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国内一次建成体量最大的医院。按照规划设计,医院康复病房楼设有294张床位,是沪上目前唯一一家设有康复病房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将继续保持原有肝胆外科学科优势,为沪西区域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试运行期间,急诊、儿科、产科暂不接诊。

  明年,在中心城区的三甲医院看病住院,看病的心情将会大不同。年底,沪上几家大医院再次以新颜亮相,看病流程同步升级。上海首家西医医院仁济医院西院离全面完成大修只有一步之遥,而新的看病模式“延时预约门诊”已经悄然推出——白天无法请假看病的上班族可以在工作日的四点半到七点半时段预约看病。瑞金医院的新大楼在筹建5年以后本月也开始运行,病人将住进“智能病房”。住院不再杂乱,在非探视时间医院将逐步推行一床一卡制度,探望病人需刷卡进入病房,重症监护室病房也将分时段开放,家人可以从专门通道进入探望。

   仁济西院——“延时门诊

   下班看病不再吃“闭门羹

  昨天17时,忙碌了一天的仁济西院门诊渐渐归于平静。按照预约看病时间,李小姐拿着健康预约服务卡来到门诊,呼吸内科医生已经在此等候,“咳嗽半个月了,越来越严重,但是年底了单位很忙。想到去三级医院看病要抽出一整天的时间,就一直拖着”。

  第一次在下午四点半以后看门诊,李小姐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更让她惊讶的是,挂号、检查都不用排队,半个小时搞定一切,“第一次这么轻松地在三甲医院看病。”李小姐看的是专门为上班族开设的“延时门诊”,她告诉记者几天前从单位拿到了一张健康预约服务卡,将信将疑预约后竟然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看病。

  昨天,记者在“延时门诊”看到,相对于白天诊室熙熙攘攘的场面,“延时门诊”患者较少,医生情绪比较放松,与患者的沟通更加耐心。在这里,和普通门诊最大的不同是,完全预约制,提前的电话预约相当于一次预检,提前主述症状。

  与此同时,“延时门诊”特别针对上班族,须企事业单位与院方达成协议后,上班族才能得到健康预约服务卡,在延时门诊看病。目前已经有五六家单位和医院开设了绿色通道。

  “延时门诊并不只是将门诊时间延长几个小时,安排几个医生加班而已。”仁济医院副院长李劲介绍,拥有健康服务卡的患者完全不用担心延时门诊的医疗水平不如白天,“目前,以内科诊疗和健康管理为主,今后计划逐步扩展到所有学科”。

  针对有患者担心在“延时门诊”时段去看病,如果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检查,会不会因为已经是下班的点而吃“闭门羹”。记者从医院了解到,这种担心没必要。因为医院既然开设了延时门诊,挂号、收费、相关检查等都会有保障,药价、检查费都和白天一样。

  仁济西院明年年初将全部修缮完毕,历经沧桑的上海首家西医医院变得很小资,很精致:住院病房是欧式的,门诊五楼平台还有个露天咖啡吧,可以看着外滩风景等待看病。李劲透露,“延时门诊”刚刚开始试点,仁济西院在硬件设施升级完毕后,将针对黄浦区中心城区白领、公务员看病进行进一步流程升级。

   瑞金医院新大楼——“智能病房

   病人住院可享独立熄灯时间

  而在几公里之外的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胰腺外科和心脏内外科的病人们正在搬家。住到新的病房里,很多病人感叹:“从老楼到新大楼,住院的心情也明亮了。

  昨天,记者在瑞金医院新大楼8楼的心脏外科看到,“智能病房”的每个细节都与众不同——传统的床头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病床头顶上方的智能电子屏,实时显示患者信息及治疗信息,护士发药、医生查房,一目了然;智能屏一侧多了一盏阅读灯,病人可以拥有自己住院熄灯时间,深更半夜其他病人诊疗时不用统一开大灯了;病床上固定移动式的小桌板变成了活动式,病人吃饭时无需再跟着桌板的位置费力地调整姿势;窗户的平台矮了,阳光洒在病房的每个角落,躺在病床上也能望到窗外的法式梧桐树;每个病人除了床头柜,还有一个储物壁橱:每人都有一个手环密码锁,财产安全更有所保证;半透光的窗帘既能保证患者安然午睡,也便于护士照护病人。

  除了智能,新病房更安全。新大楼大部分病区设置了针对亚重症病人,特别是术后患者的护理病房,病房内配备设备吊柱,可供设置多种监护仪,以及气体、吸引、电源接口。心内科等一些需要适时观察患者状态的病区,病房门口就设置有专门装置,可自动通过医护人员胸卡,记录护士夜间进入巡视的信息,后台会自动记录统计及回顾。

  五楼的重症监护室也和以往不同了,重症监护室病房外特别留出了一条家属探望走廊。在允许的时间内,重症病人的家属可以穿好探视服进入。瑞金医院党委书记杨伟国告诉记者,瑞金医院新大楼逐步启用后,住院流程将升级改变。今后将严格探视时间,新大楼将对进出病房大楼的人群进行分类,通过不同出入口,进行区别管理,执行一床一卡制度。瑞金医院的老住院大楼也将重新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新大楼启用后,停车位也大幅增加,将缓解瑞金医院停车难问题。

   中心城区三级医院

   都在以不同形式进行硬件改造

  虽然中心城区用地紧张,面对越来越多的门急诊病人,沪上几家大医院都在进行各方面的硬件改造。

  今年3月,九院新门诊大楼将试运行,这是九院20年来首度整体扩容,九院所有科室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容,热门的口腔科室将从原先的近250张椅位扩张到300张椅位。在九院新门诊大楼每个楼层均设有自助挂号缴费机和人工挂号缴费窗口,50多台自助机让患者分流到各楼层,不用再跑到一楼大厅缴费,缩短排队等候时间。由于大部分门诊整体外搬,位于制造局路的“老九院”得以展开学科发展调整与新布局。

  去年年底,中山医院新急诊部在斜土路上开诊,新启用的急诊部急救流程设计更趋科学合理,急诊留院观察的床位数比原先增加,配置的急救医疗仪器设施也更为先进,能够为病患提供一流的医疗急救服务。

  除了中心城区,第二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今年10月中下旬开始在嘉定区安亭镇墨玉北路700号试运行,这是上海最新获批的一家“最年轻”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东方肝胆”安亭新院一期工程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是国内一次建成体量最大的医院。按照规划设计,医院康复病房楼设有294张床位,是沪上目前唯一一家设有康复病房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该院将继续保持原有肝胆外科学科优势,为沪西区域市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试运行期间,急诊、儿科、产科暂不接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