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县港西镇北双村村主任李小英 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

21.01.2015  13:07

  “我年纪大了,说不好普通话,就说崇明话了啊。”崇明县港西镇北双村村委会的会场里,57岁的北双村村委会主任李小英正在给“小英工作站”20多位年龄不一的学生上一堂葡萄种植科普课。

  “小英工作站”的学生有些特别,因为父母在外务工,或是家庭遭遇变故,他们都是村里的留守儿童,大多与祖辈一同居住。对他们而言,“小英工作站”就是温暖的港湾,李小英就是一位“爱心妈妈”。

  10年前的一次走访中,李小英被村里一户特困家庭的情景所震撼:一间破旧灰暗的屋子,里面除了一个灶台、一张床铺和几把老式旧台凳外,没有一个像样的大件。一个约莫七八岁的小男孩,眼神里满是胆怯。小男孩名叫小强,母亲去世,父亲离家出走,他与外婆相依为命。听闻小强的身世,当天晚上,李小英回家与家人一番商量后,第二天便与小强结对,当起了崇明最早的“爱心妈妈”。

  冬送棉鞋夏送凉,读书生活都关心,“爱心妈妈”的无微不至,让小强倍感鼓舞,后来考取了崇明中学。拿到通知书的那天,小强扑到了李小英的怀里,叫了一声“小英妈妈”。2011年,李小英成立了崇明县第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孩子的“小英工作站”。李小英在工作站中招募了学校老师、大学生村官、村后备干部等35名志愿者结对40多名孩子。她虽然只有高中文化,却自信能把孩子教育好。当初,村委会订的一本《为了孩子》杂志,被她翻烂、吃透。儿媳妇给李小英买了iPad,她专门用来看新闻,看到心理教育类的好法子,就保存下来。“孩子要哄,但不是削个苹果给他吃那么简单,而是哄出他的能力、毅力和才情。

  李小英的“野心”还很大,“城里孩子接触的课外内容,我们村里的孩子也要试一试。”小英工作站整合各方资源,为孩子们度身定制各种活动。他们请来专业心理老师作咨询辅导,带着孩子们一起学绘画、摘葡萄、参观博物馆,“要打开这些孩子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如今,关爱留守儿童已成为崇明的一项重点工作。去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崇明县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崇明小英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联盟及专项基金。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