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经崇圣 问道西行——致敬玄奘大师西行取经1388年”

07.06.2016  09:51
30米长卷《圣教序

6月5日上午9时半,“求经崇圣 问道西行——致敬玄奘大师西行取经1388年”上海交通大学李钢教授、姚君喜教授书画作品展在兰州财经大学开幕。展览共展出两位教授创作的书画作品等近200件。该活动为兰州财经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文化艺术,并推动中国当代艺术文化发展而联袂举办的“‘新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系列活动”的首场演出。根据计划,展览将持续一周时间。    

活动中,兰州财经大学校长傅德印教授对展览活动发表了祝贺致辞,李钢教授发表了答谢致辞。随后,李钢教授把临写画作《大唐三藏法师玄奘供养像》、姚君喜教授把临写书作《颜鲁公争座位贴》赠予了兰州财经大学。    

姚君喜教授表示,举办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新丝绸之路”艺术的发展。他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西部文化和艺术成为艺术界重新发展和弘扬的方向。他和李钢教授创办这个活动,一方面是想要在丝绸之路的新的文化方向上,寻找一个南北文化结合的创作点。另外一方面,主要是想重新建立一个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方向。    

姚君喜解释说,他和李钢的创作风格,基本体现的是南派艺术的特点——创作笔法比较细腻、制作过程比较精致,表现了一种秀美的风格,而缺少一些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的艺术作品。与南派艺术正好相反,西北文化表现得较为雄浑、粗犷,这正好使得南北两种文化风格,可以通过这次活动的契机,进行有效的补充、学习和交流。这就是所谓的“南北文化结合”。    

姚君喜认为,在今天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整个世界文化的发展基本趋向于以西方文化为主流。我们中国文化要得到一个大规模的发展,推进中国传统文化向新的方向前进,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中国的文化话语权,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播和推动,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式。玄奘大师把佛教艺术文化传播到中国,同时使得整个佛教艺术和整个中国文化融合得非常密切,使得中国文化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当今的全球背景之下,我们学习玄奘大师把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结合的传统,试图找到一种道路,能在西方文化影响之下更好地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这个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这种文化活动,对于促进中国的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姚君喜表示,玄奘大师当年所经历的地方,其实就是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在这个路径上,玄奘大师经历了56个国家和地区,沿线分布着众多的民族。正是玄奘大师的足迹,使得这些道路连结在一起,同时使得道路沿途的人民连结在一起了。更为重要的是,玄奘大师的西游,使得大面积的西域文化和整个中原文化连结在一起,这种连结对于加强文化交流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在今天学习玄奘大师的精神,对于推动西北地区民族的相互学习和融合,具有现实意义。    

关于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中国文化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姚君喜的看法是:文化因素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会起到领头的作用。文化话语权的获得,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文化话语权,我们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能会没有更强的说服力。因此,以文化和文化活动作为龙头,对于整个“一带一路”的建设,会起到一种更加重要的引领作用和提升作用。    

据介绍,本次活动由兰州财经大学艺术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研究所、上海心艺雅集、上海施与文化传媒等单位承办。    

本次展览书法作品为姚君喜教授书写,内容主要以佛教《金刚经》长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系列、《圣教序》长卷,老子《道德经》系列等为主。绘画作品为李钢教授创作,内容主要以佛教阿弥陀佛造像、玄奘大师造像、国画山水艺术系列等作品为主。    

李钢教授之山水艺术作品秉承宋元风格,立足古典,富于心意,本次展出的《台湾大安公园》、《交大南苏园》、《平远秋色》、《林泉之心》、《快雪时晴》、《静中参》 等作品,景物来自现实,取法于宋画古意,高古而不失现代,秀美而富于笔力, 充分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特征。姚君喜教授的书法,在研习二王风格的基础上,体现了唐楷风貌,具有俊秀灵动、古雅庄重的书卷之美。    

来源:人民网 2016.06.05  

原文: “求经崇圣 问道西行——致敬玄奘大师西行取经1388年”上海交大李钢教授、姚君喜教授兰州书画作品展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