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区记忆 | 游走长寿路的前世今生

26.12.2016  16:04

 



    很难想象,在百余年前,长寿路一带曾是流水、芦苇荡漾、屋舍俨然,一片江南水乡的农家景象。随着公共租界不断扩张,国外资本和中国民族资本竞相在这里开办厂房,随着人口不断导入,这块风水宝地越来越兴旺,从此成为了上海最炙手可热的地段之一。

  1899年,上海公共租界为了兴办厂房、扩大征捐而不断扩张,将现今的长寿地区划入租界内。次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不顾上海道台的反对,修筑道路,其中胶州路以西段更是伸出界外,属于越界筑路。而此路以19世纪曾任英国驻上海、厦门、广州等地领事的Robison命名,名为劳勃生路,而这条路就是现如今的长寿路。
 

  筑路以后,长寿辖区的历史掀开了新的篇章,当时,由于地价便宜,水路、陆路交通便捷,外商与民族资本家首先嗅到了商机,纷纷在沿路及附近开设工厂。尤其是日商,先后开设了19家纺织厂。我国民族资本家同样不甘示弱,在苏州河沿岸大量开办厂房,孙氏兄弟、荣氏家族等一大批优秀的民族企业在这里崛起,与外国垄断资本展开了激烈地商业角逐,劳勃生路一带因此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的摇篮。
 

  工业的兴起带来的是产业工人的猛增,20世纪20年代起,劳勃生路出现许多旧里工房,如养和村、统一里、九如里、永安里、裕庆里、鸿寿坊、大旭里(长寿里)、菜市弄、富源里、梅芳里、樱华里(新华里)、德隆坊、福森里等。其中大多是砖木结构石库门式二层楼房。附近还有许多棚户区,较为出名的便是药水弄。抗战初期,闸北、虹口地区大批居民,以这里属租界范围,纷纷迁入,居民倍增,使这一区域逐渐兴旺起来。1943年,劳勃生路以四川省的长寿县命名,将其更名为长寿路。
 

  1939年第三期的《上海生活》杂志上,曾有一位署名白华的作者写了一篇《劳勃生路缩影》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自家天天奔走着风尘,渐愧对于寓地的沪西劳勃生路的真相,没有假我一刻去观察。只偶然有时约朋友到兆丰公园去,从大自鸣钟乘电车,一直经过劳勃生路底的曹家渡。只那么偶然的一瞥,这条曲而长的劳勃生路,在我脑膜间留下淡淡的印记,矮小的屋店、苦工佝偻的动作,无疑表现出中古时代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