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舞团"艺衔"制 95分以上才能做"首席演员"

30.04.2015  12:32

  原标题:上海歌舞团探索“艺衔”制,在节目创作、演出安排、收入分配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考核95分以上才能做“首席演员

  提到上海歌舞团,不得不说蜚声中外的原创舞剧《朱鹮》。今年5月至8月,该剧将赴日本30余城市巡回演出60场,还将远赴欧洲、美洲、澳洲演出。“精品”需要人才创造,“一流”离不开队伍保障。在推出一系列优秀舞台作品的同时,上海歌舞团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也动足脑筋,摸索出自己的独家“法宝”。

   60分以下的予以末位淘汰

  2008年,上海歌舞团在全国首推舞蹈演员“艺衔”制度,对舞蹈演员进行“地位角色认定,档次责任划开,明星效应凸显,利益劳酬匹配”,在演员中形成竞争激励机制。在节目创作、演出安排、收入分配等方面向优秀人才倾斜。“艺衔”演员分“首席演员、独舞演员、领舞演员、群舞演员”四类,共五档。上海歌舞团根据年度业务考核结果,聘用“艺衔”演员上岗。

  舞蹈演员业务考核,采用“集中展示、专家打分”的方式,包括舞蹈基本功训练课、技术技巧训练课、现代舞课、舞蹈节目和日常工作表现综评,总分100分。获得95分以上、考评优秀,方可聘用为首席演员,其余等次也都对应相应的考核成绩。60分以下的予以末位淘汰。考核委员会由业界专家、教授担任,上海歌舞团一律不参与。

  对获聘的“艺衔”演员,上海歌舞团从津贴、演出费等多个角度进行倾斜,拉开收入档次差距,并对其进行培训,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组织观摩、考察、学习、交流,提供实践机会等帮助“艺衔”演员提高技术水平。

  上海歌舞团在节目创作、演出安排方面也向“艺衔”演员倾斜。据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介绍,“在创排舞剧时,对于舞剧的选角,剧团在充分尊重导演等主创意见的同时,更多地把目光放在艺衔演员身上。我们除了两年一台大的舞剧,每年还有十几个舞蹈作品,这些作品可能也会更多地往艺衔演员方面倾斜。

   艺衔”制度鼓励能上能下

  上海歌舞团对“艺衔”演员实行一年一聘,在鞭策“艺衔”演员的同时,也鼓励非“艺衔”积极上进。2009-2010年度,剧团免去并新聘了5位“艺衔”演员,2人变动“艺衔”档次,变动率达到了67%。

  上海歌舞团方面表示:“艺衔制度对人才的吸引、集聚也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如今在舞蹈院校大三大四的学生心目中,艺衔制已经成为一个品牌。提到朱洁静、王佳俊、侯腾飞等人,他们知道这些是上海首席舞蹈演员,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

  “有了艺衔制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领域的成功探索,作为国有文艺院团,最终还是要靠作品说话。”上海歌舞团团长陈飞华说,“上海歌舞团今年的主要工作是继续推广和打磨《朱鹮》,以后将继续坚守舞台艺术作品的社会效益,推出更多为观众所喜爱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