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里的春节:护士病人亲如一家

01.02.2017  12:37

  春节长假里的这里没有喧闹,但处处能看到她们暖暖的微笑;在这里,血透设备发出低沉的运转声,病人们却安静地看着手机读着报纸,仿佛不闻机械的存在。今年春节长假,东方网记者走进位于南京西路成都北路口的长征医院血透室,感受这里不同寻常却一成不变的年味。

   老病人如同家人

  朱先生带着一顶皮毛,坐在血透室外的走廊上与几位病人家属聊着天。一看到护士长陈静,他立即站了起来:“护士长来啦!新年好!新年好啊!”边说,他边和陈静握了一下手。“今天又陪爱人来啦,你真是中国好男人啊!”陈静笑着回答。

  朱先生的爱人在长征医院血透室接受透析已是第二十五个年头,二十多年来,朱先生一年五十多周,一周三次,他都会尽量抽出时间来陪妻子。“要是没有你们啊,她真是……没有那么久的。”朱先生感激地对陈静说,“谢谢护士长!

  尿毒症病人在做透析时,护士们通过两根直径一毫米粗的针,一根打入病人手上与动脉连接的静脉,另一根打入不和动脉切口相接的静脉,让透析机的“血管”和人的血管合二为一。有了好的透析机还不够,人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透析在同一个病人身上,不同护士的操作,透析效果差别很大。

  陈静说,看似简单的打针操作其实却蕴含着很深的科学道理,有时打得不好,病人透析时就会非常疼痛,如果无法忍受,就只好提前下机,这样透析就不可能充分了,“打针不是每个护士都能做好的,所以他们就得苦练基本功。

  在血透室里,陈静为一名病人查看了一下正在运转的机器。“护士长来啦!”躺在病床上的李先生突然眼里有了笑意。李先生告诉东方网记者,自己在这里血透已有17年,“之前我也去过很多地方,真的,这里护士的打针技术是最好的。在这里这么多年了,和护士们都熟悉了,她们真的就像我的家人一样了。

   论资排辈”结婚生子

  中午12点,血透室的护士休息室里,几名值班的护士正在快速的吃饭。来自云南的彝族姑娘唐语笛在血透室工作3年,已是陈静眼里可以独当一面的“老护士”。“护士长,你看,明年过年,我能不能回老家定亲呀?”25岁的唐语笛面带羞涩地询问。

  在长征医院血透室,由于人手紧张,护士们谁都“不敢”轻易提休假,过年回家更是一种“奢望”,往往只有回老家订婚或结婚才能获得假期,然而护理团队却有着一份天然而成般的“默契”:论资排辈结婚生子。

  “很多护士老家在外地,但有些人十几年才能回去一次,那一次往往是结婚。她们有了孩子也无法自己带孩子回家过年。有一次,一名护士跑来和我说,‘对不起,护士长,我犯错误了!’其实,她只是意外怀孕了。”陈静的话语里带着心疼,”我们可爱的姑娘们,即使要辞职,也会考虑团队的人手保障,有的甚至会提前一年告诉我。“

  事实上,这支技术过硬又通情达理的团队平均年龄仅25岁,她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家中的独生子女,面对无理发脾气的病人,她们要做到宽容、包容,在家娇生惯养的她们在受到委屈后,会擦干眼泪微笑地向着患者“无过错‘道歉’”。

  唐语笛说:“护士长教会了我很多,最重要的是,‘为了病人有尊严的生活,要先把自己的尊严藏起来。’对我来说,这不仅是我的一份工作,更是我的一份责任。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