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血引发"血荒" 上海抢救任务重血液供应尤为紧张

21.11.2015  07:00

原标题: 滥用血引发“血荒”过度输血危害身体

  东方网11月21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目前,我国临床用血需求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而公民献血率仅为9.4‰,医院危重抢救病人的用血也常常出现紧张局面。近日在中山医院召开的上海市医学会输血分会学术会议上,专家透露,诸如输血可以加快术后恢复、输血浆可以补充营养等用血误区在民间颇有“市场”,缓解“血荒”需要倡导改变不必要的用血习惯。

  随着医疗水平和医保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我国临床用血需求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长。在上海,由于需要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危重病人,高难度手术多、危重症病患抢救任务重,血液供应尤为紧张。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公民无偿献血率却远低于发达国家。据统计,中国公民的献血率仅为9.4‰,而欧美国家却可达到40‰,日本等亚洲国家超过中国7倍,同为华人的香港和澳门地区献血率也分别为30‰和23‰。

  应对“血荒”,除了大力推进公民无偿献血,同样需要引导合理用血的科学观念。不过专家指出,长期以来,民间流传着一些错误的用血观念。譬如,输血可以加快手术后的恢复,输血浆可以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输血手术越多,手术就越大越难,主刀医生的水平就越高等。中山医院输血科主任戎瑞明表示,输血其实不仅不能促进手术后的恢复,而且由于输血后免疫反应及传染性疾病的可能风险,反而会延迟病患的恢复;同时,用血越多,说明手术出血越多、越不成功。另外,贫血和输血其实同样有害。贫血病人不合理的过度输血反而不利于身体,输血可以救命,但不合理输血却能致命。

  为树立临床一线合理用血观念,中山医院在沪试点用血新模式,从因为血源紧张而限制用血,到手术主动减少不必要用血,整个外科用血状况发生了显著改变。数据显示,外科输血患者比例下降60%以上,按手术人次计算心脏外科、胸外科、肝脏移植等输血量较大科室,患者用血量下降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