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融资结构需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12.09.2014  12:52

 

      9月1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特别致辞时表示,中国将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和股权融资比例。

      目前,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在整体融资结构中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债务融资、股票融资的占比依然较低。这不仅制约中国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当前高杠杆的潜在威胁。

      对银行信贷过度依赖、融资渠道相对单一,是目前实体经济融资的主要格局。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时期,银行贷款日趋谨慎,将会显著影响实体经济融资水平。尤其是今年以来,小微企业的不良贷款有抬头趋势,部分小微企业主在得到百万量级贷款后经营不善,选择跑路的现象屡屡发生,而银行追债成本高昂,以至不良率攀升,这极大地挫伤了银行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热情。为降低风险,银行宁愿把贷款投放给风险相对较低的房地产开发商、地方融资平台和国企。

      同时,目前中国全社会的杠杆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债务风险令人关注。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背负着沉重债务包袱。从增速看,非金融企业债务在过去的5年中大概以50%的增速增长,占GDP的比重也超过美国。

      目前,在此前经济稳定时期被掩盖的债务风险随时有可能被引爆。7月的信贷数据疲软,制造业、投资和消费数据低迷,让不少人担心中国的“明斯基时刻”即将到来。

      由此看来,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避免杠杆率继续攀升,改变目前对间接融资的严重依赖势在必行。众所周知,中国目前并不缺资金,而是金融资源配置出了问题。在此次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也表示,目前中国这个大池子里货币已经很多了,不可能再依靠增发货币来刺激经济增长,而要进行结构性调控。因此,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优化融资结构,加大股权融资比例当属重中之重。

      近期的金融统计数据已经初现融资结构调整的端倪。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7月份社会融资数据统计报告,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852亿元,同比少增3145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427亿元,同比多951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32亿元,同比多204亿元。由此可见,7月份的融资结构具有如下特点:银行贷款下降,而债务融资、股票融资规模则小幅上升。

      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需要鼓励股权投资、债券融资以及私募市场发展,让资本市场发挥好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大企业可以通过更广泛的融资渠道筹资,从而避免与小企业展开直接竞争,加强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服务的意愿,以便更多有发展潜力的、具有技术萌芽性的行业和企业得到融资和发展。

      具体而言,首先需加快多层次股权市场建设,壮大主板、中小企业板市场,深挖“新三板”潜力,支持中小微企业依托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开展融资。5月19日,证监会透露消息,称“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在政策的引导下,资本市场已经开始活跃,从7月21日至今,上证指数攀升280点,创业板指数上涨近170点,涨幅均接近14%。与此同时,“新三板”市场的快速发展极为抢眼,截至9月5日,在“新三板”挂牌的公司已经达到1103家。

      多层次资本市场还意味着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发展适合不同投资者群体的多样化债券品种,丰富适合中小微企业的债券品种。例如,为拓宽房企的直接融资渠道,上市房地产企业将被允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中期票据。紧随其后,国开行主承销的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获准在银行间市场正式发售15亿元5年期中期票据。这些创新都是对现有融资体系的有益补充。

      在统筹规划股票、债券市场发展的同时,还要重视培育私募市场。通过建立健全私募产品发行监管制度,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可以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居民投资渠道,激发民间资本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