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蛟龙”去探海 科学家们在数千米的海底都发现了什么

05.05.2016  11:42

蛟龙”号具备精确定位取样、近底观察与视像的技术优势,此次任务之一是在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开展下潜作业。


 

电子显微镜下的富钴结壳


  出征近一个月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我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渐入佳境”,截至5月4日,已在位于西北太平洋的合同区,成功完成1次工程下潜和4次应用下潜。
  
  “经过之前的两个试验性应用航次,本航次在潜次安排上更趋向科学应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4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北太平洋维嘉海山西北侧成功完成科学应用下潜,此次下潜也是“蛟龙”号首次在该海域搭载科学家进行下潜作业。
  
  2013年6月18日,“蛟龙”号首次搭载科学家潜入深海大洋,此后,已有不同学科的多位科学家随“蛟龙”探海。下潜的科学家们肩负着什么样的任务,在数千米的海底有什么新的发现,让我们来听听他们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