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骏虽"复活"众多会员仍吐槽 为何退卡无折扣?

20.10.2014  10:08

图片说明:尽管皮武灵拍胸脯保证发工资,员工的表情还是将信将疑。

  东方网10月20日消息:据《青年报》报道,2000多名员工欠薪2个月、1万多会员被迫暂停用卡消费……前段时间,康骏养生会馆被曝因为“欠薪门”事件面临破产危机,一度闭门谢客。日前,由快鹿投资集团与一兆韦德联手重组康骏,康骏的2150名员工有望拿到工资。就在康骏宣布“复活”的同时,青年报记者注意到,在微博和多家点评类网站上,是否可以“第一时间退卡兑现”成为了会员们担心的一大话题。

   会员:按折扣退卡为何行不通?

  今年8月份,市民费女士在自家附近的康骏会馆某门店办了一张会员卡:“当时,店里的技师告诉我,最近正在搞活动,买3000元可以送3000元。”相当于半价对折的促销“噱头”吸引了费女士,她爽快地在门店的pos机上刷了3000元。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她在门店陆续有过几次消费:“按照技师之前的说法,200多元的推拿打完折只有100多元,我觉得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十一期间,在外旅游的她听说了康骏“欠薪停业”的消息:“起初,我还有点不太相信。毕竟开了有这么多年,还有60多家分店,不可能说关就关。”抱着观望的态度,费女士在前天看到康骏老板割让股份引进股东的新闻。与此同时,她也注意到,自己常去的那家门店因为业绩不佳不得不停业关门:“打听下来,会继续营业的门店里面,距离我家都比较远。

  就这样,费女士决定“退卡兑现”。不过,康骏会馆工作人员电话里表示,“办理退卡必须去到管理公司,门店不接受退卡。”让她不能理解的是:“他们告诉我,要退卡,先得减去3000元,这是当初办卡时送的。然后,所有已经产生的消费都得按原价扣减。我想不通的是,当初充进去的3000元是会员提前好几个月预付的,为什么到了退卡的时候就不能‘原路’返还呢?预付卡的设置是不是只能由商家一家说了算?

  思来想去,费女士也自感懊恼:“办卡的时候,我只听信了促销的‘噱头’,没有跟商家约定退卡的计算方式,现在钱都已经交了出去,要想合理追回来也难了。

   老板:避谈“预付消费

  昨天傍晚,青年报记者拨打了多家康骏会馆的门店电话,其中,只有长乐路等为数不多的门店接受会员卡支付,而黄兴路店、石门二路店继续闭门谢客。剩下的几家门店虽然营业,但只接受现金支付,即便是会员,也只能按原价打7折支付现金。

  当被问到工资是否发放时,多位技师告诉记者:“还没有,估计还要再等一周左右的时间。”当被追问是否会用这几天会员支付的现金用于发工资时,几名技师回答说:“应该不会,公司引进的注资陆续会到账。

  记者了解到,“欠薪门”事件发生以前,康骏在上海地区有8、9名区域总监,余先生是其中的一名。按照他的说法,此前,康骏设在上海的所有分店均是直营店模式,会员进店消费、预付充卡,每家分店当天的营业款均需在打烊前上缴给公司。透过电话,他对青年报记者说:“我的区域有8家门店,我自己也为康骏垫了20多万元。出事以前,公司是‘金主’管理,所有的决策都是老板说了算。

  引进股东之后,康骏是否还会延续预付卡制度重走快速扩张之路?带着问题,记者联系上了康骏的董事长皮武灵。皮武灵并没有直接对这种“先付费、后消费”的模式亮出自己的观点:“一切还是因为公司扩张太快,加上我投资战略上的失误,回过头来想,稳定对公司发展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延伸调查]

  纠纷暴露细则缺失

  在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处罚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预收款服务必须签订合同,而且合同内容规定得非常详尽,其中还要求必须进行风险提示,以及民事责任的内容。假如店方没有完成合同约定的内容,经营者必须按照消费者要求履行合同,或者退回预付款,而且还要承担预付款的利息。即使合同中没有写明退款,也要按照有利于消费者的计算方式,折算退款金额。

  采访过程中,有过维权经历的消费者表示,目前预付卡市场处于上有政策、下无监管的状态。对于预付卡产生的纠纷,到了退卡和追偿的地步,《消保法》中并没有与之配套的细则,工商部门基本上也只是以调解为主。这种“看似消费打折、实则退钱无辙”的模式却存在各种风险,一旦暴露出来犹如多股诺米牌一般,最后“吃进”的还是消费者本人。

   [专家建议]

  备案升格为审批制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傅鼎生认为,预付卡模式涉及到商家与消费者、商家与政府两层关系。首先,预付卡等同于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签订的合同,消费者提前购买了商家的远期服务,有了合同关系就会存在合同风险。

  现有的法律中,“退一赔三”的法律条款是消费者追究商家违约责任的法律武器。但现实案例中,不乏有商家“圈钱走人”的现象,康骏事件已不是个案。商务部曾在2012年出台过预付卡备案制度,但对于何种资质的商家可以发预付卡、预付卡聚集的资金谁来监管等细则并没有量化。商家发放预付卡这一模式有向不特定人群吸收资金的特点,只要是涉及消费者利益的行为都应该加强监管。因此,他建议政府出台预付卡审批制度,这样一来,所有没经审批的商家都属于违法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