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创新创业活跃度明显提升

05.12.2016  21:04
  近日,140年淞沪铁路江湾站旧址重新焕发出青春,变身为集装箱创客走廊,吸引了国内著名众创空间“蜂巢孵化器”、火车模型展示体验中心、虚拟现实体验中心等一批创客团队正式入驻。
  这只是虹口科创活力的一个小小缩影。
  尽管区域面积不过23.4平方公里,又是居住大区,近年来虹口却通过“螺蛳壳里做道场”深入挖潜,大大提升了园区产业能级:不仅通过引进国际国内优质科技转化服务机构和重点项目,形成对区域转型升级的带动辐射,更通过完善政策、金融支撑等,优化了营商创业环境。虹口区委书记吴信宝表示:“科技创新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活力之源。提高创新要素的供给,最终激发的是虹口发展的后劲。”今年前三季度,虹口区级财政科技支出同比增长97%,科技产业税收同比增长36.3%。
   以“硅巷”模式,打造无边界园区
  中心城区空间有限,通过一些老厂房改造以及现有写字楼、棚户区改造释放出来的空间,嵌入式地在大街小巷容纳创新创业者,打造无边界的科技园区,这种模式被称为虹口“硅巷”模式。
  虹口区科委主任万建辉告诉记者,“以前,虹口各产业园区之间关系较为松散,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体系和模式。2012年,园区单位面积产出仅为319元/平方米。2014年,虹口专门成立了园区办公室,对所有产业园区进行规划研究,形成每个园区的发展方向,同时出台了产业园区鼓励政策,根据税收落地率、产业集聚度、单位面积贡献率实施,逐步形成以园区经济为代表的科技产业。”今年1月—10月,虹口产业园区单位面积产出已达1039元/平方米,足足翻了3倍。
  其秘诀,便是通过“提升一批、改建一批、新建一批”的方式,在“螺蛳壳里做道场”。“提升一批”即提升已有产业园的单位面积产出和内涵,经过两年,目前投入使用的35个园区,入驻企业落地率、产业集聚度、单位面积区级税收产出三个指标大幅提升;“改建一批”即对可建成产业园区的载体进行改造,今年重点推进的石油大厦、医工院、彩虹雨二期等地块中,目前石油大厦已建设完工,医工院和彩虹雨的改建可在年内完成;“新建一批”即解决产业发展规模问题,今年重点推进的邯郸路项目、丰镇路项目和信南项目等。其中,邯郸路项目已完成土地挂牌,明年可开工建设,总体量12.4万平方米。
  据统计,今年1月—10月,虹口园区总区税6.64亿元,同比增长44%。虹口已有11家园区被认定为市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5家被认定为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主导产业集聚度接近50%。预计“十三五”期间,虹口将新增创新创业空间载体65万平方米。
   以文化优势,吸引国际国内大咖
  去年,作为虹口科创“智囊顾问团”的大柏树科技创新中心理事会尚在播种耕耘,为虹口与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夯实基础。今年,这里已经结出了果实。
  不久前,国家绿色技术银行项目确认落户虹口。它将以技术服务、金融服务和价值实现为功能定位,构建“绿色技术信息平台”“绿色技术转化平台”“绿色技术金融平台”,辐射带动全市、全国乃至全球“一带一路”国家绿色技术转移转化。
  这样一个国家重大项目落户虹口,并不是偶然。事实上,虹口的绿色环保产业已颇具规模,不仅集聚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20余家节能环保核心功能机构,同时与同济大学合作共建绿色技术产业园区,共同打造的环同济环保产业集群等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同样,虹口的“大健康”产业以医工院为重点载体,与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深度合作;“大数据”产业着力推进复旦大学大数据学院和研究院建设;“新材料”产业支持材料研究所与机械总院合作建立上海虹口新材料科创中心等。
  也就是说,依托大柏树理事会,虹口以北部地区13平方公里为重点核心区,深化了与众多并不在区域内的“大院大所”的协同机制,打造出一片创新试验田。
  而更多的“国际大咖”有望未来落户虹口。比如,中比科技创新产业加速器(Sinnolabs),就致力于帮助海外已度过孵化阶段的优质中小企业在中国完成加速。又比如,聚焦“中国以色列合作”的“国际创新港”项目,已完成市区联动集群专项的正式立项。
  “能吸引这些‘大咖’落户,除了虹口所处的区位优势、上海风险投资中心等聚集的金融优势之外,我们还有文化积淀的优势。”虹口区科委相关负责人坦言。举例来说,二战期间,至少有2.3万名犹太难民在上海提篮桥地区避难,虹口和犹太人民的感情一直很深厚。虹口还与美国、韩国、日本有许多历史渊源,利用自身历史文化优势,让更多全球创新创业项目能在虹口落地生根,是虹口区正在努力探索的方向。
   以服务理念,优化营商创业环境
  “小马创业村”是虹口区域内的国家级众创空间,其创始人马俊杰曾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选择虹口,是看中了这里的创业环境。
  感受到虹口的创业环境日趋优化的创业者不在少数。曾在“小马创业村”孵化的一家企业的CEO俞亮感慨,政府在搭建平台、资源引荐、社保补贴等方面给予很大帮助,才让“小马驹”渐渐显出“千里马”的潜质。在位于虹口龙之梦10楼的“虹口区科技创新创业服务驿站交享越站”中,上海欧趣电子商务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经常要举办一些小型活动,租借场地对企业来说是笔不小开支,而在创业服务驿站里的休闲区刚好满足他们的需求。
  截至目前,虹口区内已建成并运营的众创空间共21家,其中国家级众创空间2家、市级众创空间4家、区级众创空间授牌9家。
  虹口对于科创的重视,在资金投入上可见一斑。今年1月—9月,虹口区级财政科技支出5.28亿元,同比增长97%。同时,设立规模5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金助推企业创新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 采用市场化原则,政府“参股不控股”,保证创业投资企业和被投资项目企业决策及经营的独立性和商业化运作秩序。
  不过,政府对于众创空间却不是“随便给钱”。每年度,虹口都要对众创空间服务入驻企业、创客团队和个人的事项进行绩效评估,进行打分后才给予相应的奖励。近期,虹口还在紧锣密鼓地开发一套大数据信息系统,对企业需求进行分类、数据共享等,以便政府第一时间响应。
  吴信宝表示:“要让企业的需求第一时间有人响应,企业的困难第一时间有人研究解决,企业的发展第一时间有人关心。在体制机制、简政放权、深化服务措施等方面下功夫,用几年时间把虹口打造成创业者的天堂、企业家梦想成真的热土,营商环境最优的城区之一。
  效果已然渐显。在上海交大安泰学院所公布的2015年上海城区科创活动景气指数中,根据创新投入、科技产出、经济产出等指标综合排名,虹口在上海各区中名列前茅。
  2016“创业在上海”科技创新项目大赛中,虹口参赛企业和团队共231项,同比上升255%,高出全市平均水平近一倍。区内14家优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2016年度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11家获得立项,立项率同比增长155.42%,创历年立项新高。在刚刚公示的上海市第八届专利创造发明奖项中,虹口区又首次同时获一、二等奖。(记者 周楠)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