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爱虫男女"玩出新花样 用"绿色噪音"给娃助眠

08.09.2015  09:51

  小小鸣虫,养在家里听声音,不仅自己“”,甚至还用来给宝宝助眠,让妈妈开心……申城年轻人中,“虫男虫女”们玩出新花样。但专家也提醒,玩虫有道需注意分寸。

   绿色噪音”让人心情不错

  “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玩,一年四季养直到现在。”新晋升奶爸的80后白领“沥青”对记者说,鸣虫和自己工作毫不搭界,之所以养算是自然而然的文化传承,“上海人的习惯,到了夏天总要养蝈蝈、蟋蟀。”他觉得尤其是寂静的冬天,听到热闹的虫叫会觉得很开心。但因目前照顾宝宝精力不足,现在养的数量较少,有当季的大黄蛉、金蛉子、蝈蝈等种。

  这位白领奶爸把鸣虫低频率、有节奏的声音称之为“绿色噪音”,离宝宝不能近,放隔壁远远传来,会有助于睡眠,“起码宝宝不反感。

  辣妈白领莹莹养鸣虫则是意外。她说妈妈身体不好不常出门,待在家里常闷闷不乐。起初是为给孩子玩,买了只蝈蝈放在家,没想到妈妈情绪好了很多,现在一听不到虫声就闷闷不乐。所以,她也就成了“虫女”一枚。

   带蝈蝈到单位差点被“

  “我都快被同事群殴了!”曾把蝈蝈带到办公室的鸣虫爱好者非非也说了自己的遭遇,去了不到5分钟就开始嗷嗷叫个不停,“我不断被同事抱怨,再也不带了!

  不过,也有白领碰到的情况相反。“刚买了大黄蛉来到办公室,同事们听到后都觉得新奇好玩。”静安区白领陆小姐说,同事们听到清脆的叫声,发现是大黄蛉后都觉得很有趣。她的同事都很喜欢绿植,在这样的环境里配上虫鸣感觉很协调。

  近日,记者走进万商花鸟市场,蝈蝈被摊主们放在最外面,价格最低的是10元一个的铁蝈,北京蝈蝈15元一只。大黄蛉价格很“”,从四五元到几十元都有。据一位从事8年鸣虫生意的业内人士介绍,当前在南方鸣虫市场,受白领青睐的是金蛉子、大黄蛉、紫竹蛉和油葫芦,被称“四大鸣虫”。

   玩虫”需注意工作环境

  “上班不敢带大型鸣虫,顶多带蛉虫,也要包很多层,放在包里偷着乐。”有爱好者坦言,玩虫是种惬意,是海派文化的传承。“小黄蛉等鸣虫的声音会稳定情绪,令人放松。”中科院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告诉记者,白领“玩虫”需注意工作环境,不要带叫声较大的虫去。“此外,不提倡用动物制品做虫具,也不提倡野采。”殷海生说,象牙等动物制品不允许交易;野采一两只还可,但不要毁灭性捕捉,养虫本身是“为亲近自然。所以更要关爱自然,关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