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建华教授解析“作家的族裔身份问题”

31.03.2016  22:02

3月25日上午,外国语学院特邀上海外国语大学虞建华教授做客我院“重建巴别塔”教授系列讲坛,就“作家的族裔身份问题”展开深度解析。外国语学院周平教授、邓志勇副院长、苗福光副院长、唐青叶教授、曾桂娥副教授、吴攸博士等老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活动,讲坛由尚晓进教授主持。

虞建华教授从文学评论界常见的作家族裔身份界定模式入手,逐一检视了强调先天血缘的血统论、突显后天文化影响的塑形论、侧重主体选择的认同论,还有基于文本表现出的文化及情感倾向的表现论,指出这四种归置法各自存在误区与不足,或是遮蔽作家族裔身份的多重性和复杂性,或是忽略族裔作家身份建构中的主观意愿。由此,虞教授提出,我们需要关注作家族裔身份建构的表演性和临时性特征。少数族裔作家由于身处文化和权力结构的边缘,更倾向于身份的表演性塑造,力求在与外部环境的“商讨”中谋求某种平衡。虞教授以“文化混血儿”这一概念收束全球化语境中的族裔身份问题,概括了族裔身份建构的“动态”、“杂糅”特征以及主体选择倾向。在讲座中,虞教授结合朱迪思·巴特勒、斯图亚特·霍尔、哈里森·卡恩等当代理论家的理论,同时援引丰富而鲜活的作家案例,使得讲座生动活泼,融前沿性、学术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给人以反思的空间。

在讲座的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虞教授一一耐心作答,并给出有效的指导与建议。虞老师也表达了对在座师生的殷切希望,认为作为学习西方语言文化的“文化混血儿”,我们理应承担起文化交流的责任,以社会建构理论为指导,走出本质主义的偏狭。

虞建华教授曾获中国外语教育杰出贡献奖、“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著有《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等学术著作6部、出版《五号屠场》等译著5部、主编教材和辞典4部,其中《英语短篇小说教程》(高教社2010)被评为国家级精品教材。他主编的《美国文学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15)获得国家社科后期资助,系国内首部原创国别文学工具书。目前,他正带领其团队开展国家社科重点项目“美国历史‘非常’事件的小说再现和意识形态批判研究”。

外国语学院